边疆党旗红|那些云南边境的扶贫干部们
发布时间:2019-06-21 00:39来源: 网络整理原标题:边疆党旗红|那些云南边境的扶贫干部们
云南省临沧市下辖的8个县(区)都属于国家集中连片特困地区滇西边境片区县,有7个县(区)是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
2018年9月,临沧市的云县正式退出贫困县序列;2019年4月,临翔、凤庆、镇康、耿马、双江、沧源6县(区)达到脱贫标准,成功退出贫困序列。
澎湃新闻记者近日在临沧市耿马傣族佤族自治县、沧源佤族自治县采访时发现,总结起来只有几句话的脱贫工作成绩,却是过去几年中,无数深耕于脱贫攻坚一线的干部职工夜以继日辛勤工作的成果。
“火塘边”的扶贫干部
沈斌在耿马县勐撒镇一待就是6年。
作为勐撒镇党委书记、脱贫攻坚第一责任人,他曾经连续3个多月没见过自己的母亲、妻子和孩子,那还是2017年、2018年全县脱贫攻坚工作最关键的时候。
当时,沈斌70多岁的母亲住在耿马县城,距离勐撒镇有30多公里路,妻子和孩子住在临沧市里,距他有100多公里路。
有一天,沈斌实在想念家人,拿出纸笔写下了几句话:在火塘边看着温暖寒暄的画面,想起我的宝贝那甜甜的笑脸……我最亲爱的人啊,真的好久不见,因为使命在我的双肩……
沈斌(图右靠墙)在村民家的火塘边登记信息 耿马县委组织部供图
勐撒镇文化站工作人员姜青涛看到这几句话后脑海里立即有了旋律,利用午休时间,一首《火塘边》的歌曲基本成型:“把思念绣在青山绿水间,把信念深深刻在山顶上面……”。
临沧市的许多农村老百姓用“火塘”烧火做饭、取暖、照明,驻村干部们走村入户最常坐在火塘边,这也是他们最熟悉的地方之一。
歌曲在云南省委云岭先锋杂志社微信公众号“云岭先锋”发布后,引发许多基层扶贫干部的共鸣。
他们纷纷在歌曲后面留言:“驻村扶贫工作队员辛苦压力大,二三个月回不了家,五加二白加黑是常事”、“我儿子刚参加工作,就参与到勐撒镇脱贫攻坚工作了,因为工作忙,三年他回家5次,加起来不到20天,但我们都理解和支持他。”
在云南边疆地区,扶贫干部因为忙于工作回不了家的情况不是特例。
沈斌现在想起来心里都有些不忍的,是镇党委副书记和副镇长。他们在小孩出生后第3天,就被叫回镇里继续工作。孩子都1岁多的时候,两个人陪孩子的时间加起来不超过15天。问爸爸在哪里,孩子就指着手机。
2018年12月,当勐撒镇通过省级第三方评估退出贫困序列的时候,沈斌感慨“身上巨大的石头终于放下了”。
如今沈斌已调任耿马县水务局局长,勐撒镇的日子却让他刻骨铭心。
他向澎湃新闻记者坦言:“脱贫攻坚对我们来讲,最难的就是前一个阶段,我们的干部职工包括我自己,在进村入户做工作的时候遇到了很多困难和问题,家人不理解、群众不理解,有时候班子成员之间还不理解,所以通过这种磨炼,通过脱贫攻坚这个阶段,大家思想境界都提高了,百姓也理解了我们工作不容易。”
村民从“不信任”到“说什么做什么”
2018年,得益于云南省委组织部、云南省财政厅的边境县村级“四位一体”试点以及脱贫攻坚等相关项目的资金支持,耿马县孟定镇色树坝村迎来了翻天覆地的改变。
耿马县孟定镇色树坝村东风组 澎湃新闻记者 高宇婷 图
色树坝村东风组里的竹林步道、白楼青瓦,篱笆小院里的蔷薇花和朝天椒,一切看上去干净整齐的样子,就像城市的街角公园。
2017年至2019年初,一直担任色树坝村驻村工作队长的蔡宏伟,谈起这两年在村上的工作强度十分感慨:“驻村队员一年基本都回不了几次家,挨家挨户了解村民的情况,帮助他们打扫卫生、做思想工作、改变思想观念、发展产业。”
“有些老百姓一说就说通了,有些工作就非常难做,经常要入户几十次,他们才会改变想法。有时候今天说通了,过几天又不同意了。我们自己也贴钱买东西上门去看他们,跟他们聊,最后做通工作。”蔡宏伟告诉澎湃新闻记者,个中艰辛实非三言两语所能概括。
不过,日子久了,村民也将驻村队员们的辛苦记在了心里。
村民杨小锁说:“我们不懂技术,驻村队员帮我们联系咨询,还帮我们联系种植重楼、养殖中蜂,只要我们种出来的东西,他们就想办法联系帮我们卖出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