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家装老兵的所见所思
发布时间:2019-07-13 12:40来源: 网络整理——第三届家装T20峰会承办单位专访
多年以后,作为中国唯二的上市家装企业创始人,蓝继晓仍旧时不时会自问:“当初是不是入错行了?”遭遇困难,或者感到困惑之时,这种自我怀疑就会扑面而来。
毕竟,同是深圳企业的腾讯,其成立时间和蓝继晓创立的名雕装饰其实非常接近,但前者市值已经达到3.35万亿港元,是全球市值最高的十大公司之一。而作为装饰行业龙头企业的名雕装饰,市值还停留在20亿区间。
经济学家、投资者,甚至刚刚跨界家居领域的菜鸟,都把名雕这样的企业称为传统家装,认为他们还停留在农耕时代。当然,这不是针对名雕一家公司,而是针对整个家装行业——“我不是说你是农民,我是说在座的都是农民。”
2014年前后,互联网家装风潮兴起,各种花样的“创新”、各种形态的“模式”蜂拥而至,传统家装企业仿佛被彻底踩在脚下,许多同行失去了信心,有的也跟着搞概念,或者干脆转行。
孰料,所谓互联网家装风潮,来得快,去得也猛,不出数年,那些炙手可热的互联网公司仿佛约好了一般,集体破产或倒闭,部分老板跑路逃债。自认为对新概念“听不懂”、“跟不上”的蓝继晓,其企业名雕装饰“没来得及”转型,反而在2016年成功上市。
鬼使神差进入装饰行业二十多年后,蓝继晓回想自己的“入错行”经历,无端生出许多感慨。
前身:“包工头”
20年前,蓝继晓不太愿意跟别人谈自己的职业,因为那一问一答基本上是这样的——
——你是做什么的?
——搞装修的。
——哦,包工头。
——不,我是做设计的。
——既然做设计,为什么不留在公装公司,而出来搞家装?
——我觉得自己开个公司可能好一点吧,希望有所作为……
反正,对话的最后,双方要么一脸尴尬,要么一脸懵逼。
成为人们眼中的“包工头”,其实也是机缘凑巧。上个世纪90年代,蓝继晓本是公装企业的设计师。某个合作过的单位领导要装修,以一顿饭的代价请蓝继晓为其做全屋的布局设计,装修完成之后,同事到访,发现该领导的家装修得很漂亮,于是一传十,十传百,请蓝继晓做设计的人越来越多。
当时,业主们自己找装修工不太容易,而蓝继晓是本省人,有比较广的本地人力资源,于是又帮业主介绍施工人员。蓝继晓有着传统潮汕人对责任和诚信的尊重,觉得自己受人之托就应该跟到底,特别又是自己找的工人,所以还时不时去监工,去指导工作,以确保工程顺利完成。这样的事多了,他干脆在1997年成立了专门承接设计和家装的工作室。
蓝继晓的个人经历,其实也是众多深圳早期家装企业的缩影。
偷师香港
深圳家装企业能够在设计、施工方面领先于全国,一江之隔的香港功不可没。
1997年之后,不少香港人到深圳买房子,或居住或投资,对装修工艺方面要求很高,觉得大陆师傅手艺达不到他们的标准,所以有时会从香港请装修师傅来施工。
当时大陆乡下的木工一天工钱大概是50元,来到深圳一天可以拿到60-80元,觉得已经很好了。而香港的装修师傅,一天要价800元。大陆工人自己觉得香港业主钱多人傻,常夸口说给自己600元,一定可以做得比香港师傅更好。但当他们看到香港师傅做的项目之后,才发现确实存在巨大差距。
蓝继晓的团队和香港师傅常同在一个小区里施工,中午的时候,他就请香港师傅吃饭,平时安排一些内地师傅去给香港师傅免费打下手。
他表示:“以前做个抽屉,我们都做得不如香港师傅好,他们的收口做的很仔细,玻璃胶打得非常好。”而大陆师傅打玻璃胶,好像喝了酒一般,打得歪歪斜斜的,不对比的话,还以为自己已经做得很好。
就这样,通过请吃饭、打下手等“手段”,深圳的装修师傅终于也“偷师”得一手好手艺。
后来,中装协到各地考察评比,发现深圳确实做得比内地好。于是,当时时任中装协会长的张恩树,组织全国同行到深圳学习施工,粤派装修工艺开始向全国传播。
1999年,中装协张恩树会长视察名雕,并题词“名师手笔,雕琢万家”
另辟蹊径
中国的家装行业,本可能只是公装公司的一个附属品,但,历史和人民选择了另一条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