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都市报 > 新闻 > 国际新闻 >

知名经济学家刘世锦:大湾区基建投资有潜力

发布时间:2019-08-19 19:11来源: 网络整理

    ■高端访谈

    “大都市圈范围内的小镇建设,将是中国经济今后几年重要的增长来源之一。粤港澳大湾区本身就是一个大都市圈,要充分利用好这一潜力。”知名经济学家、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原副主任、南方经济智库学术委员会主任刘世锦在接受南方日报专访时表示,粤港澳大湾区的基础设施建设远未饱和,要继续加大投资力度,这些都是有效投资,既能稳增长,又能促进大湾区的长远发展。

    提升广东对全球产业链的影响力

    南方日报:不久前《财富》公布2019年世界500强榜单,粤港澳大湾区有20家上榜,其中广东占13家。广东怎样才能培育更多世界级企业?

    刘世锦:总的来说,中国的企业,包括广东的企业,在全球产业链上的位置提升有一个过程。过去我们抱怨制造业企业附加值偏低,大部分利润被其他环节赚去了。但其实能参与国际产业链分工,能和全球龙头企业合作,本身就不错,值得鼓励。

    现在中国企业在研发、设计、销售方面正在不断加强,逐渐向价值较高的环节过渡和转型。广东已经有一些优势领域,需要不断积累和提升。

    另外,从制造业本身来讲,过去中国主要是集中在中低端的制造,但现在也在向着能带来更高价值的高端制造发展。当然,这些最终都是通过具体的产品和企业来体现。

    南方日报:如何提高在全球产业链中的影响力?

    刘世锦:要提升在产业链上的位置,广东有几个优势:第一是创新能力在加强;第二是产业配套能力较强;第三是市场优势,中国是全球最大的市场,这个优势非常明显;第四是通过多年的对外开放,珠三角与国际市场建立了紧密联系。

    如果能把这四个优势充分利用好,广东就能在全球产业链中占据重要的一席之地,对产业链的影响力也会增强。

    提高要素市场的市场化程度

    南方日报:您提出中国要建设高标准的市场经济,请问该如何建设?

    刘世锦:建设高标准的市场经济、实行高水平的对外开放,这是一个“双高”的目标。广东在这个方面是走在全国前列的。

    建设高标准的市场经济,关键是产权保护和要素市场化,应该以此推动中国市场经济的建设。通过多年的发展,中国产品市场的发展程度已经比较高,但要素市场发展程度还不高。如土地的市场化程度还比较低,中小企业还存在融资难的问题,还有劳动力市场流通的问题。总的来说,提升要素市场的市场化程度是中国下一步面临的重要问题。

    南方日报:怎么看待当前经济增速的换挡?

    刘世锦:中国经济增速变化的根本原因是增长阶段的转换,过去10%左右的高速增长逐步转向中速增长,这个变化是符合规律的。从国际上看,日本、韩国等都经历过类似的过程。

    具体的原因有四点:一是一些重要的需求相继出现了历史需求峰值,二是可利用的先进技术数量逐渐减少,三是劳动力的总量和结构发生重要变化,四是资源环境对经济的承载能力已经达到极限。

    如果能够有效地建设高标准的市场经济,就可以支撑经济平稳增长。

    打造要素自由流动的大都市圈

    南方日报:您认为大都市圈范围的乡村振兴是经济增长的新动能,广东应当怎样抓住这一机遇?

    刘世锦:随着经济全球化、信息化高速发展,以大都市圈、城市群为代表的经济形态最为抢眼。美国的11个大都市圈占美国人口70%,东京都市圈占了全日本的1/3人口、1/3的工作机会和1/3的产业增加值。这样来看,粤港澳大湾区很有潜力。

    大都市圈范围的乡村振兴是下一步中国经济非常重要的区域,存在巨大的发展潜力。广东要以建设粤港澳大湾区为契机,打造珠三角和大湾区大都市圈,推动城乡要素自由流动,让城市居民和农民在城乡之间的来往更加自由,让城市里更高质量的资源流动到农村,共同建设小镇。大都市圈的特点就是将原有核心城市的功能朝外疏解,形成“大集中小分散”的格局。

    南方日报:您认为该怎样加快建设粤港澳大湾区?

    刘世锦:粤港澳大湾区应该继续加大投资力度,特别是基建投资。现在到了高质量发展阶段,投资应该聚焦于上台阶、抓重点,重点就是大都市圈和城市群。这些地方是提高全要素生产率、提高发展质量的主战场。从存量来看这些地方的投资已经不少了,但是与发挥城市集聚效应的要求还有距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