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的中俄关系大有可为
发布时间:2019-07-28 04:58来源: 网络整理5月31日,中俄黑河—布拉戈维申斯克界河公路大桥合龙,图为中俄双方建设者合力将螺栓安装到合龙块上后握手。新华社记者 王建摄
俄罗斯华人艺术家协会与安德烈耶夫国立俄罗斯民族乐团6月11日晚在圣彼得堡卡贝拉音乐厅联袂举办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暨中俄建交70周年音乐会。图为中俄艺术家表演歌曲联唱。 新华社发
【特别关注】
今年是中俄建交70周年。70年是里程碑,也是新起点。两国宣布发展中俄新时代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关系,确立了双边关系发展守望相助、深度融通、开拓创新、普惠共赢的总方向。
如何理解新时代的中俄关系?7月6日,在京举行的“中俄新时代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关系暨纪念中俄建交70周年”国际会议上,中俄两国近百名专家学者回顾历史,把握现在,展望新时代中俄关系的发展路径。此次会议由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主办,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中俄关系高等研究院和中国社会科学院俄罗斯东欧中亚研究所联合承办。
知史鉴今,汲取行稳致远的智慧与力量
从70年历史中感悟中俄友好的初心。“中俄70年的交往是双边关系历史中的宝贵财富。”中国社科院前院长王伟光指出,历史上,俄罗斯对中国影响巨大。中国共产党人在探索中华民族独立和解放道路的进程中,从俄国接受了马克思列宁主义,从此以后,中国革命焕然一新。中国共产党人在探索中国革命正确道路的伟大实践中也得到了俄国共产党人和俄罗斯人民的国际主义援助。
从70年历史中汲取携手前行的智慧。与会者表示,经历了中苏关系的起伏后,双方开创性建立“不结盟、不对抗、不针对第三方”的新型中俄关系,《中俄睦邻友好合作条约》将“世代友好、永不为敌”的理念以法律形式确定下来,这些都为两国关系长远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新华社世界问题研究中心研究员万成才指出:“中俄关系历史的一条基本经验就是,只有两国真正地相互尊重、平等互利,才能合作共赢。”中国驻俄罗斯前大使李凤林认为:“这些都是历史经验总结的结晶,也是两国人民包括两国领导人智慧的体现,更是新时代中俄关系发展的重要保障。”
从70年历史中坚定深化合作的信心。中国社科院俄罗斯东欧中亚研究所所长孙壮志表示,从1991年至今,中俄关系定位经历多次提升,动力来自于四个方面,一是政治互信日益深化,这是双边关系不断提升的基础;二是为应对地区安全的共同挑战,军事互信不断加强;三是国际协作密切有效,这属于两国关系发展的外源性动力;四是务实合作成果丰硕,人文交流蓬勃开展,这是内生性动力。这四个方面的合力将推动中俄新时代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关系深入发展。
思近虑远,推动全方位合作提质升级
与会者认为,新时代的中俄关系,需要进一步将当前的政治优势转化为务实合作,更加充分地挖掘两国合作潜力。
新时代的中俄关系,要始终以互信为基石,筑牢彼此战略依托。俄罗斯科学院远东研究所副所长乌亚纳耶夫表示,互信是两国关系的基石,深化巩固中俄之间牢不可破的互信是发展俄中关系的最关键的前提。如今两国的互信正在落实为战略协作,无论是高层交往还有民间交流层面,都在进一步发展互信关系。
新时代的中俄关系,要着力深化利益交融,拉紧共同利益纽带。俄罗斯驻华大使杰尼索夫介绍,俄中双边贸易额持续增长,2018年首次突破1000亿美元大关。俄中贸易额是俄罗斯与北美贸易额的4倍,今年以来中国继续保持俄第一大贸易伙伴的地位。对于中国来说,与俄经贸往来的重要性远远超过了其规模,一系列交通、能源等领域的突破性项目正在顺利落实。最重要的是,两国国家层面和私营部门对尚未挖掘的经济合作潜力的兴趣都在日益增加。
新时代的中俄关系,要大力促进民心相通,夯实世代友好的民意基础。黑龙江大学《俄罗斯学刊》主编靳会新以中俄教育交流为例表示,两国教育合作在不断深化,比如莫斯科大学与北理工大学合作创办深圳北理莫斯科大学,新西伯利亚大学和黑龙江大学联合创立中俄学院等,预计到2020年,两国双向留学人员将增加到10万人。中俄合作办学的方向和趋势是明确的,有选择地引入对方的优质教育资源,对于密切两国在经济、文化、教育等各领域的友好往来都有着重要意义。
守正出新,以担当有为促和平与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