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都市报 > 新闻 > 国际新闻 >

中美对抗与德国两难?

发布时间:2019-07-21 07:21来源: 网络整理

中美对抗与德国两难?

讨论中的与会嘉宾

  近两年, 美国与华为之间的争端愈演愈烈,而德国方面对华为在德投资和经营活动持相对开放的态度。因此,当美国向德国施压,要求德国禁止华为参加5G网络建设时,德国或面临在中美两强之间选边站的两难局面。在这样的背景下,德中论坛协会与华为技术德国有限公司7月7日在华为柏林办公室举办了一场关于“华为之辩——中美对抗和德国两难?”的专题研讨会。此次会议由德中论坛协会主席成朝庭主持,邀请德国著名的亚太和中国问题专家、柏林自由大学政治学教授艾伯哈特·桑德施耐德(Eberhard Sandsch.neider)、旅德华人学者袁杰博士、华为技术德国有限公司公关部主管宋可腾(Carsten Senz) 等作为嘉宾出席并参与讨论。由于话题近期热度很高,会场外早早就聚集起前来参与的听众。会上,众嘉宾讨论气氛热烈,听众踊跃提问,你来我往,各方均贡献了不少有价值的观点。

  本次研讨会以轮流报告、交替讨论的形式进行。首先,华为技术德国有限公司公关部门主管宋可腾(CarstenSenz) 从华为的历史、业务范围、产业协作及合作伙伴、全球业务、技术研发与创新和社会贡献等方面入手,对华为公司及其在德国的发展历程做了专题报告。紧随其后,德国中论坛协会主席成朝庭做了主题为“华为在美业务发展及美德两国对华为的态度”的报告。成朝庭梳理了华为在美国的业务发展历程后指出,美国对华为的打压,根本上因为其5G技术对美国技术领先地位产生了严重挑战。华为成为美国对抗中国的一个绝好靶子。此外,成朝庭又从德国政府、通讯运营商及产业协会等方面分析了德国朝野对华为的态度。德国政府方面总体上接受了在保证德国国家安全前提下华为在德国参与5G网络建设。而包括通讯运营商及产业协会在内的德国相关业界则由于技术优势、成本和市场占有率等原因愿意继续与华为保持商业合作关系。业界认为,中德之间未来发展有共同利益,德方无意参与对中国的各种孤立和围堵。

  以此为切入点,与会嘉宾展开了长达1小时的深入讨论。从亚太和中国国际关系的角度,桑德施耐德教授认为,中美之间已经缺乏互信,美国已将中国视为国家安全和地缘政治上的新对手,而德国依然只是将中国视为其经济合作伙伴和产业竞争对手。这是美德两方对华为的不同态度的最大原因。谈及中美两国间的“修昔底德陷阱”,他担心国际

  各方因无法准确认知新的国际局势而产生恐惧,影响国家安全政策,瓦解互信,制造对立。桑德施耐德还说,尽管中国近年来在德国学术界成为越来越重要的研究对象,但德国依旧不那么懂得如何应对新形势。德国对美国依旧存在正面刻板印象,而对美国的另一面缺乏了解,对中国的认知则恰恰相反。如此状况将让德国遇到不少困难。

  针对华为的透明度和信任问题,华为德国公关部宋可腾强调了华为的私营企业属性:华为是商业利益驱动,着眼于全球市场。华为一直致力于提升其在国际市场上的透明度。谈及华为德国在现今形势下的应对措施,宋可腾表示,总体来说,华为德国方面对局势比较乐观。在兄弟部门做好产品,强化自给自足能力,做好备份计划的基础上,华为德国将以前所未有的程度与媒体和当地政府接触交流,对外更加开放透明。

  围绕“在信息通讯技术领域乃至其他各领域,世界是否正在逐渐分化为两个阵营?”这个问题的讨论中,桑德施耐德认为,中美两强之间的确存在整个经济体系分道扬镳的风险。从安全政策角度来说,(国与国之间的) 紧密联系不能保证避免擦枪走火,但相互断绝联系一定会使擦枪走火的风险迅速上升。特朗普上台后引发的一系列结构性变革显示:在各个领域,中美两强的基础格局已经建立,而在国际政治层面,这个局面仍在调整。对此,宋可腾认为,世界上很多企业都与中国有紧密的商贸联系,几乎没有企业愿意看到中美双方撕破脸。袁杰博士则认为,目前的形势有些类似“冷战”,但西方国家未必有完全的科技优势,因此很难说谁是最终赢家。袁杰所谓的“赢家或输家”思路招来会场中几个方面的反弹。

  桑德施耐德认为,就目前局面来说,达成贸易协议也不会解决根本问题,这场争端或许会是一场持续二三十年的经济、意识形态甚至最终是军事层面上的对抗。至于世界目前是否已经陷入“新冷战”的问题,从美国官方公开发言来看,美方已经将这一说法放到台面上,不过中方并没有。目前的局势并不是意识形态主导的,主要还是新兴大国和守成大国之间的矛盾,欧洲夹在中间,显得手足无措。袁杰认为,目前局势就是以经济、技术层面对峙为首要特点的“新冷战”。对欧洲来说,中国首先是竞争者,其次是合作伙伴。对此桑德施耐德表示,德国目前仍处于观望之中,不会马上倒向中国,但其与中国的经贸关系会进一步深化。而中美两强针锋相对的格局下,欧洲的立场似乎存在感不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