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都市报 > 房产 > 房产中心 >

房产是否储蓄,专家“误导”了我们30年的“中国高储蓄率”之谜

发布时间:2019-08-20 13:37来源: 网络整理

数据支持 | 勾股大数据

我们一直认为中国是一个高储蓄率的国家,年均储蓄率40-50%之间。

房产是否储蓄,专家“误导”了我们30年的“中国高储蓄率”之谜

关于中国高储蓄率,我们有很多“常识”和“共识”,而这些往往经不起细细推敲,有些甚至还被专家们传颂。比如8月7日,2019博鳌房地产论坛上,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研究会副会长、国民经济研究所所长樊纲在演讲中这样说到:

“为什么中国有这么大的炒房需求?这就是我们储蓄率太高的问题,我们曾经有几年是50%的储蓄率,我们过去20年(储蓄率)在40%以上,这就使我们国家成了一个人均收入还比较低的、但是财富量巨大的国家。储蓄了就得有点回报,就得做点投资,股市表现又不好,到境外投资又受控制,房地产成为重要的投资对象了。

且不论房产投资本身的价值,我们今天来探讨一下中国储蓄率到底为什么这么高,以及房产投资是否储蓄?这也就是我们常见的一个论调:“买房是投资”,“根据宏观经济学里的恒等式,投资等于储蓄”,所以“买房就是储蓄”。

听上去还挺有道理的,直到你想到:贷款进行买房,咋就成了储蓄了?首付是你原来就储蓄下来的钱,这个钱只不过换了一个手,咋也就成了储蓄了?

矛盾的归结点在于,西方宏观经济学里对于投资和储蓄之间关系的考虑没有出现过我国这种情况,因此他们的理解是不完整的。而学术权威未对此进行过质疑,因此你会发现人们日常讨论中关于“投资”和“储蓄”的理解经常是矛盾的。

投资储蓄恒等式

宏观上,收入要等于支出,等于产出,等于消费,因此

总产出=消费支出+投资支出+政府支出+净出口,简化就是总产出=消费+投资。两边同时减去消费,得出

总产出-消费=储蓄=投资

总产出-消费=储蓄=投资

所以所谓的投资储蓄恒等式就是这么来的。

按照这个公式的逻辑,投资和储蓄是一个硬币的两面,所以如果一个经济里,投资占GDP比重比较高,那么储蓄率相应也会高。所谓的中国高储蓄率也是这么推断出来的。但是这个公式其实假设的是均衡条件下(失业率接近自然失业率,产出接近潜能)的经济体。

房产是否储蓄,专家“误导”了我们30年的“中国高储蓄率”之谜

秦始皇统一六国之后,人口2000万,假设当时耕地极限产能为年产2000万吨粮食,1800万人就可以生产这些粮食了,超过1800万人进行耕种不增加产量,并且假设每年每人最低需要消费1吨粮食,其他经济活动忽略不计,考虑以下情形:

情形A:如果2000万人口都从事耕种,经济实际产能低于潜能(其实1800万人种粮食就可以了,还有200万可以干其他事情),产出=消费=2000万吨

情形B:如果1800万人口从事耕种,产出2000万吨粮食,1800万吨用于自己消费,还有200万吨结余。其余200万人从事“直播”行业,靠载歌载舞把耕种者200万吨节余赚过来,作为自己的口粮。这时,消费=耕种者消费1800万吨用于食用+耕种者耗费200万吨在直播上+直播从业者消费200万吨用于食用=2200万吨=产出=2200万吨(2000万吨粮食+200万吨粮食对应的直播服务)

情形C:如果1800万人口从事耕种,产出2000万吨粮食,1800万吨用于自己消费,还有200万吨结余,他们用200万吨结余雇佣剩下200万人修建水渠,改善水利设施,消费+投资=耕种者消费1800万吨用于食用+耕种者耗费200万吨在修建水利+水利修建者消费200万吨用于食用=2200万吨=产出=2200万吨(2000万吨粮食+200万吨粮食对应的水利修建)

情形D:如果1800万人口从事耕种,产出2000万吨粮食,消费1800万吨。秦始皇征收200万吨的税,用于组织不从事耕种的200万人修建长城。产出=2200万吨(2000万吨粮食+200万吨粮食的成本)=消费(2000万吨)+投资(200万吨的成本)

进行这样一个思维实验的目的在于,对比情形A、情形B、情形C和情形D我们可以得出一些初步的结论:

情形A下,劳动者生产效率低下,经济产能小于潜在产能。

情形B下,耕种者的生产效率提升到了最高值,解放出富余的劳动力,富余的劳动力可以从事直播行业丰富精神生活。

情形C下,这是最典型的经济体通过储蓄进行投资扩大再生产,也是我们通常理解的投资=储蓄的内涵。

情形D下,秦始皇把从事直播的人拉去了修长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