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都市报 > 房产 > 房产中心 >

中海地产:稳中求进的龙头

发布时间:2019-08-04 13:01来源: 网络整理

  过去几年,是高杠杆、激进型房企的高光时刻,他们不断刷新中国房企、以至全球房企的年销售纪录,将自己的名字写入世界500强榜单。

  房住不炒,不可动摇。7月30日的中央政治局会议首提:不将房地产作为短期经济的刺激手段。

  狂飙突进的房地产时代正式画上句号,中国房地产正式进入平稳增长阶段。需要强调的关键词是“正式”。

  未来的市场机会,属于那些财务稳健、战略稳健的房企。在“黑天鹅”频出的时期,稳健的企业有机会走得更远。既是龙头房企,又以稳健著称的,非中海地产莫属。

  稳中求进,又好又快发展

  2018年末,中海地产的资产负债率不到60%,只有59.5%,这在负债率动辄超过100%的房地产行业,与TOP10房企平均超过80%的资产负债率相比,非常特立独行。

  2018年末,中海的净借贷比只有33.7%,年末持有现金1006亿港元,现金占总资产比例超过10%。2018年加权平均借贷成本仅4.3%。

  不仅负债低,现金充裕,中海的销售增长也在加速。2018年,中海的销售合约额为3012亿港元,年增长30%,销售规模行业第七;归母净利润449亿港元,位居行业第一。去年末,中海的总土地储备达9144万平方米。

  这种又好又快的势头,2019年还在持续。

  2019年上半年,根据中海发布的销售简报,以港币计价,中海官方口径销售增速为28.7%,销售合约额达1942亿港元。在上半年全国商品房销售额仅增长5.6%的背景下,这一增速,相当亮眼。凭借快速增长,中海的销售排名提升。

  上半年,根据克而瑞的数据,中海的全口径销售规模上升一位,位居行业第六;权益销售额排名行业第五。

  很快就要到公布2019年中期业绩成绩单的时候了,按照中海一贯的稳健思路,中海这个规模增速,依旧还会是以发展质量作为前提。中海的利润及其他财务指标的表现,值得期待。

  行业增速下行+金融严监管,稳健为王

  5月17日,银保监会官网发布了银保监发(2019)23号文,明确要求商业银行、信托、租赁等金融机构不得违规进行房地产融资。

  6月13日,中国银保监会主席郭树清在陆家嘴论坛上讲话指出:“房地产业过度融资,不仅挤占其他产业信贷资源,也容易助长房地产的投资投机行为,使其泡沫化问题更趋严重。”

  先吹风表态,接着雷厉风行的大动作,所有这些,都透露出一个明确的新信号:

  针对房地产行业的调控政策已经从销售端逐步走向融资端。

  未来的调控政策,除了继续在需求端进行“限购、限贷”等,也要在资金端限制一些激进房企的高杠杆行为,抑制资金过度流入房地产。

  货币政策和金融监管的边际宽松一去不复返,融资环境收紧,如果房企净负债过高、资金需求强烈,再叠加销售端降温等不利影响,生存环境将不容乐观,首当其冲的当属那些激进型房企。

  在这样的调控环境下,一向秉持稳健策略的房企、负债偏低的房企,反而会有巨大的市场机会。

  比如中海。

  由于中海一贯坚持稳健审慎的财务策略,中海的净借贷比长期维持在40%以下,是行业中最低水平之一,这是相当不容易的事情。

  负债水平常年控制在行业低位,中海凭借着央企优势,又同时具备充沛的现金储备和低成本的融资渠道。在房地产信贷收紧的形势下,低成本融资优势将是中海独一无二的竞争力。

  7月8日,中海发行了5.5年期20亿港元债券,票息2.9%;10年期4.5亿美元债券,票息3.45%。创下了中国房地产企业境外债券发行的最低成本记录。

  这得益于中海在香港拥有庞大的实体开发业务。中海1979年创立于香港,香港是中海的根据地。一直以来,在香港房地产市场,中海的销售规模一直位居中资房企第一。今年上半年,中海在全香港房地产市场位居第五。

  即便在相当显著的融资优势下,中海依旧以稳为主。

  这个从拿地策略上就能明显看得出来。

  克而瑞数据显示,中海2019年上半年拿地金额537.5亿,位列第7。以2018年业绩发布会上定下的2019年全年1350亿的拿地预算,中海上半年拿地金额占比还不到全年预算的40%。

  钱花的不多,但地都是好地。

  从城市分布看,北上广深及香港均有斩获,五个城市的投资额合计达216.7亿元,占比41%。如此之高的占比,在国内其他地产商中少见。更别说这五个城市,均被认为是潜力最好、安全边际最高的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