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贷市场乱象丛生 放贷企业念歪了教育贷这本
发布时间:2019-08-17 21:07来源: 网络整理近日,教育贷市场乱象被媒体集中关注。有消费者为学英语花数万元,本以为是分期付款,不曾想背上了网络贷款,甚至面临征信风险。今年以来,类似案例屡见报端,各大上的相关投诉帖几百条,投诉金额从2万元到5万元不等。
教育贷原本是三方共赢的完美模型。学员利用贷款进行学习,提升技能水平和竞争能力,从而获取更高薪资待遇;学校扩大了招生规模,且没有学费延宕的后顾之忧;金融机构则完美切入教育消费场景,不但偿付风险低,还能有效积累消费者信用数据,为其他金融服务提供支撑,可谓一举三得。
然而,这样一本“好经”却出现了“唱歪”迹象。放贷企业一昧追逐利润扩大规模,身份审核、风险审核形同虚设;培训机构则以欺诈的方式,诱导消费者办理贷款,从中赚取提成。唯一的受害者就成了消费者。
当他们发现教学质量不佳试图退费时才发现,教育机构能拖就拖,不闻不问,甚至干脆卷包跑路;房贷企业就步步紧逼,甚至用上了暴力催收等手段。更有甚者,披着教育贷“马甲”,骨子里却是校园贷、套路贷的变种。让许多人尤其是刚刚走出校园大门的毕业生,结结实实被“社会”上了一课。放贷者声名狼藉,教学者丢掉信任,三输的结局多少有些令人唏嘘。
西方有句俗语,雪崩之时没有一片雪花是无辜的。细细追查究竟是谁念歪了经、该负什么责任,这是执法部门的工作;对于各个环节的从业者来说,如何制定规则,让阳光照进阴暗的角落,才是当务之急。
首先要认识到,教育贷有着客观市场需求。近年来国内大力发展职业教育,提升劳动人口技能水平,以满足新技术、新变革带来的客观需求。可以预见,教育贷依然拥有广阔的前景。
但市场的秩序、行业的规范必须建立、完善。去年8月起,国家相关主管部门陆续出台文件,规范培训市场。其中有“不得一次收取时间跨度超过3个月的费用”等条目,目标直指不规范的教育贷。有了规定,下一步便是如何将其有效地、具有震慑力的执行下去,落实在教育贷消费场景中。
对于教育机构来说,加速优胜劣汰的过程是个好办法。一方面,主管部门加大管控力度,取缔非法教育机构;另一方面,社会也需要及时知晓哪些教育机构是“正规部队”,值得消费者信任。
再者,对于消费者而言,在选择正规、实力雄厚的教育机构进行学习的基础上,也要善用法律武器,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惟其如此,才能让跑偏的教育贷回归到正轨,真正实现三方共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