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教育事业发展统计公报发布 一组数据看教育“家底”
发布时间:2019-07-30 08:01来源: 网络整理(图表数据来源:教育部《2018年全国教育事业发展统计公报》)
7月24日,教育部公布《2018年全国教育事业发展统计公报》。《公报》显示,2018年全国共有各级各类学校51.88万所,比上年增加5017所,增长0.98%;各级各类学历教育在校生2.76亿人,比上年增加539.40万人,增长2.00%;专任教师1672.85万人,比上年增加45.96万人,增长2.83%。
我国教育事业的这份“基本家底”,反映着当下中国教育全景和总体“实力”,更关系千家万户。数据背后透露出哪些信息?数据升降间,又预示着何种趋势?访专家、作对比、找趋势,记者带你看门道。
入园幼儿下降3.82%,幼儿园、专任教师数递增——学前教育:努力破解“入园难”
专家解读
李涛(东北师范大学中国农村教育发展研究院教授):
尽管,受到人口自然出生率下降的影响,在园幼儿人数递增趋势减缓的情况下,2018年较2017年学前教育入园幼儿人数降低了3.82%,但是,我国幼儿园数量和幼儿教师数却呈现持续递增,其中幼儿园教职工和幼儿园教师数都分别达8.08%和6.14%的递增。
不难发现,2018年度幼儿园个数4.60%增长率远快于0.12%的在园幼儿增长率,这为学前教育毛入学率年度递增2.1%,达到81.7%提供了前提性可能。背后凸显的是,我国政府不断加大幼儿教育投入,尝试从学位扩容层面化解“入园难”“入园贵”这一社会焦点难题的努力。
普通小学减少5200所,在校生增加近250万人——义务教育:仍须警惕“大班额”
专家解读
全国共有义务教育阶段学校21.38万所,招生3469.89万人,在校生1.50亿人,专任教师973.09万人,九年义务教育巩固率94.2%。
李涛:在小学新入学人数、在校生人数、教职工人数、专任教师数都呈现递增的情况下,我国普通小学数继续呈持续递减趋势。递减的小学多是空间规模和学位承载量较小的学校,但也需要警惕小学的校均规模扩大,将可能在局部城市和县镇地区出现“大班额”问题。值得注意的是,以“教学点”为代表的乡村小规模学校也在从2012年呈持续恢复性递增后,开始出现了微弱下降。此外,小学和初中生师比分别达到16.97:1和12.79:1,这低于19:1和13.5:1的国家标准,呈历史最好水平。
值得进一步注意的是,2018年义务教育阶段进城务工随迁子女较2017年进一步递增,在新户籍制度改革加速和人口向城市流动的双重压力下,为城市进一步从财政投入、学校建设、学位提供、教育提升等各方面推进改革,尤其是破解流动人口子女“入学和就学难”问题,提出了新挑战。
学校、在校生和专任教师数量均有增长——特殊教育:总体质量稳步提升
专家解读
王庭照(陕西师范大学特殊教育系主任、教授):近年来,我国特殊教育发展较快,特殊儿童的安置形式及受教育的内涵也发生了很大变化。在持续增加特殊教育投入的大背景下,我国特殊教育学校建设、特殊儿童入学率及特殊教育总体质量均稳步提升,预计到2020年残疾儿童少年义务教育入学率达到95%以上,非义务教育阶段特殊教育规模显著扩大,普及水平全面提高。同时,特殊教育学校、普通学校随班就读和送教上门的运行保障能力也得到了增强。
学校减少近300所,在校生和招生人数均减少30余万——高中阶段教育:各指标多为下降
专家解读
全国高中阶段教育共有学校2.43万所,比上年减少298所,下降1.21%;在校学生3934.67万人,比上年减少36.32万人,下降0.91%。高中阶段毛入学率88.8%,比上年提高0.5个百分点。
罗祖兵(华中师范大学教授):在高中阶段教育中,各项总体性指标除“高中阶段毛入学率”略有上升外,其他各指标均呈下降趋势,这一趋势显然与当年的计划生育政策有关。比较而言,普通高中教育同成人高中、中等职业教育变化有很大的不同。在国家宏观政策调整下,初中毕业生进入普通高中和中等职业学校的比例大致为1:1,但现状是,许多初中毕业生都不愿意进中等职业学校学习。因此,要加强中等职业教育改革以提升其质量,增加其对学生和家长的吸引力。
在学总规模近4000万人,高校增加32所,达到2663所——高等教育:大众化进一步加强
专家解读
全国各类高等教育在学总规模达到3833万人,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达到48.1%,全国共有普通高等学校2663所(含独立学院265所),比上年增加32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