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都市报 > 教育 > 资讯 >

浉河区促优质教育资源共享和均衡发展的有益探

发布时间:2019-07-25 04:40来源: 网络整理

  浉河区教育体育局

  一、浉河区教育体育概况

  浉河区现辖8个乡镇、8个街道办事处、1个物流产业集聚区,国土面积1512平方公里,总人口80万人。近年来,浉河区始终坚持“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体育”工作目标,着力放大名校办学效应、推进城乡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持续改善办学条件,足额落实教育经费,全面优化师资水平,不断规范学校管理,全区义务教育逐步在向均衡发展迈进。浉河区也先后获得“2016年度信阳市普通初中教育先进县区”、“2017年度信阳市中招考试先进县区”、“2017年度信阳市扩充城镇义务教育资源先进单位”、“2018年度信阳市普通初中教育先进县区”等荣誉称号。

  浉河区现有义务教育学校144所,其中九年一贯制学校2所(初中部、小学部学生数分别计入初中、小学)、初中17所、完全小学54所、教学点71个。浉河区义务教育学校在校生70924人,其中初中22284人、小学47013人、教学点1627人。浉河区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入学人数12374人,留守儿童人数2775人。

  二、放大名校办学效应促教育均衡发展的举措与成效

  (一)名优学校设立分校区,尽可能满足不同地域群众对优质教育资源的需求

  近些年,浉河区知名度较高的名优学校纷纷向周边不同区域辐射,设立分校区,使部分群众的子女就近享有优质教育资源。十三小设立湖东校区,九中设立东校区,浉河中学设立五星校区等,在办学条件及师资力量上同质覆盖,在更大程度上满足了家长想让孩子上名校的诉求,促进了教育体育的均衡发展,稳定了部分群众的情绪,产生了良好的社会影响。

  (二)构建区域协作平台,促进教育均衡发展

  为共享区域优质教育资源,给教师提供更多的教学交流与展示的平台,促进浉河区教育均衡发展,浉河区教体局重新审视常规的教育教学研究机制,按照地域特点,以传统的就近原则为基础,兼顾强校弱校异质组合、城乡一体发展的原则,构建基于校际合作理念的教研协作区,自2013年5月起在义务教育阶段构建涵盖所有学校的教研协作区。

  1。科学定位教研协作区

  教研协作区以全区拥有较强教育资源的九中、浉河中学、七中、三小、十三小、胜利路学校和信阳市第一实验小学为核心,成立了隶属不同学段的七个教研协作区,作为校际协作的有效平台、区级教研的有机补充,也是全区教师专业成长的重要平台。教研协作区在提升区域教研内涵、促进课堂教学改革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协作区内校际交流和教学研讨形成常态机制,并通过协作区教研活动予以集中展现,充分发挥区级、协作区级、校级多层次教研系统的辐射作用;同时还成立了协作区学科大组,加强协作区内学科教师交流互动,充分共享各单位优质教育资源;进一步强化协作区中心备课组功能,选出协作区学科大组长,与教研室学科教研员一起具体负责协作区内本学科的相关教研活动。

  2。规范教研协作区运行机制

  其构成一是由“教研室—协作区—协作区学科大组—各校各学科组—学科教师”构成的纵向交流机制。此机制主要试图通过层次不同的协作活动,促进学科教研的不断深入。各学科教研员是协作区学科教研重要的研究者、指导者、服务者、引领者和促进者。教研员利用协作区学科大组,在学科大组长的配合下,做好各层次的教研活动,使学科教研活动务实、有效、顺利地开展。二是“成员校—协作区—协作区—成员校”构成的横向交流机制。此机制主要试图结合各协作区的实际情况,协调校际资源,搭建互动平台,交流管理经验,培植教师成长,促进各单位、各协作区之间在管理、培训、教学等各方面的相互学习、相互促进,鼓励各校开展多维度的紧密的协作共享,交流校本教研经验,推进区域教育均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