着眼“文治精神” 培养具有“五好”品质的现代公民
发布时间:2019-07-22 04:04来源: 网络整理3月27日下午,无锡市第三高级中学的文治大讲堂将迎来重量级嘉宾——当代散文名家张晓风,她为师生们开展《文学与人生》主题讲座。三高中是江苏省德育先进学校,近百年的办学历史中始终注重学生品格的培养。通过大讲堂、课程基地、校本特色课程等载体,以实现“培养具有‘五好’品质的有社会责任感的现代公民”的育人目标。
校长王晓刚认为,教育是将自然人培养成社会人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有计划、有目标、有针对性地培养学生踏入社会,独立面对各种复杂情况,拥有符合时代需求的内在核心素养和能力,应该是教育工作的重中之重。
■近百年校史中蕴藏风骨
日前,记者走进三高中发现,唐文治铜像、文治书屋、唐文治·中华德育文化课程基地等“文治”元素分布在校园各处。据了解,三高中前身是创建于1920年的“私立无锡中学”,是无锡历史上第一所私立完全中学。该校由近代著名教育家高阳先生继承父亲遗志,变卖全部家产筹资兴办而成。“毁家以兴学”的事迹令著名国学大师唐文治先生深受感动,他欣然接受聘请。出任校长十年期间,他薪酬未取分文,以示对高阳的敬仰与支持。
唐文治拥有怎样的教育思想?2018年8月,三高中邀请唐文治先生后人唐德明博士、江南大学人文学院副教授刘桂秋等专家学者来校,举行唐文治教育思想研讨会,合议确定了唐文治教育思想核心,其核心集中体现在“崇德、兴学、尚实”三个维度,包含勤俭敬信、传承国学、兼采西学、健体吟美、学行合一等多方面。
“学校的创办故事颇具教育情怀。”在王晓刚看来,校园文化建设是学校育人工作的重要一环。从校史中汲取治校办学的智慧,能让三高中人不忘本,养成扎实、坚毅、不断进取的学风。办学99年间,从该校走出的毕业生将近10万人,其中有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张大煜、中国工程院院士张涤生、全国人大常委会原副委员长蒋树声等。近年来,三高中办学品质持续提升,始终保持良好的社会声誉。王晓刚说:“三高中不是无锡最好的学校,但是能够成为家长认可的好学校。”
■课程基地、校本教材焕发生机
2017年4月,三高中成功申报江苏省普通高中“唐文治·中华德育文化课程基地”。该基地正成为学校转变育人方式、推进素质教育、实现“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平台。王晓刚称,学校要将“唐文治·中华德育文化课程基地”落到实处,这也是唐文治“尚实”的文化传统。
在建设课程基地期间,学校相关负责人考察了南京师范大学附属中学“‘走近鲁迅’ 课程基地”,两次考察了昆山市第一中学“顾炎武思想课程基地”,特别学习了两校在课程基地内涵挖掘、场馆建设、课程开发、活动设计等方面的成功经验。此外,学校通过多个层面的系列培训,提高全体教工对课程基地建设重要性的认识,增强高质量建设的自觉性。
“在课程基地的落地过程中既要注重人文气息的彰显,也要推进特色课程开发。”王晓刚介绍,近年来学校出版了特色校本教材《爱国教育家唐文治》《人格(点注本)》《<唐文治论中国传统文化>释读》《唐调吟诵》,并有序组织教学。同时选编了包含唐文治文章的《文言读本》《语苑津梁》等校本教材,注重国学经典文化的涵养。拍摄校史教育专题片、组织校史教育讲座和征文,编印校刊《文治报》《文治园》《文治论坛》。常年举办“文治大讲堂”活动,邀请国内外著名学者来校讲学,引领思想理念,拓展师生视野,完善生涯规划。这些无不体现出唐文治教育思想正引领学校发展,焕发新的生机。
■与时俱进开创德育新局面
三高中始终奉行德育为先、立德树人的育人理念,十分注重学生品格的培养,尤其是学生坚毅品格和美德美行的培养。学校将唐文治的“中学好、西学好、体育好”育人理念发展为“品行好、中学好、西学好、体育好、艺术好”育人目标,也就是将“三好”发展为“五好”,与时俱进、提高育人效果。这体现在品行养成课程、“中学”培养课程、“西学”实践课程、体育健身课程、艺术享受课程等学校特色课程中。
小眼镜、小胖墩越来越多,反映出学生体质健康水平还存在问题。唐文治在办学过程中重视“体育好”,他把强身健体作为提升国民素质和振兴国力的重要指标。新时代,学校将热爱运动当作送给同学们一生的礼物。校园体育联赛成熟且受学生欢迎融入体育课程中,高一、高二年级为男、女生足球、篮球联赛,高三年级为男、女生篮球联赛,每周一轮比赛。三高中被教育部批准为全国青少年校园足球特色学校、校园篮球特色学校。
心理健康教育是德育工作中至关重要的部分,这体现在学生的品行方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