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云计算开源产业大会丨刘丽辉:中国云管理服
发布时间:2019-07-04 00:47来源: 网络整理各位嘉宾大家下午好!我是IDC的分析师刘丽辉。很高兴能受中国信通院之邀来跟大家分享我们IDC在中国云管理服务市场的发现。我们IDC在今年3月份其实也发布了一份《中国云管理服务市场预测报告》,当时我们也跟很多云管理服务商进行过沟通,今天也有一些服务商在场。
我今天这个演讲主题是中国云管理服务市场的五大变化。这五大变化一部分也是它的现状,可能也是代表它未来的趋势,在跟大家分享具体的内容之前还是想说一下我们IDC关于云管理服务的范畴。因为在前面大家有很多讲到这个市场的趋势,还有这些市场的看法,所以我想还是先跟大家统一一下共识,说一下我们IDC关于云管理的研究范畴。
首先,我们认为云管理服务可能不仅仅是基于某一种云,而是基于多种云,包括私有云、公有云、混合云和多云等等这样的基础设施之上去提供的服务。第二个是云管理服务也包括了企业上云、管云和用云的阶段,就是建云的这一部分,我们服务市场是没有包括进来。
云管理服务商有三个,第一个是云基础的服务商其实也提供相关的服务,第二大类是围绕着云的基础设施的服务商去提供云管理服务的,我们叫第三方管理服务商,第三方云管理服务商,所以基于这个界定之下,我们对于整个市场的规模进行了跟踪和统计,根据IDC的数据统计,2018年中国云管理服务市场的规模是超过了3亿美金,而且预期我们从2019到2023年5年,预期市场规模的增速能够达到62.8%,还是一个非常高速的增长,因为大家可能都知道,中国整体的IT服务市场现在的增长速度其实只有10%左右,所以说这是IT服务市场里面比较可观的,而且也很有发展潜力的市场。
它背后也有多种因素驱动,我们观察到在过去,可能2018年主要的四大驱动因素,第一个就是云计算政策的利好,比如像工信部、银监会都提出了鼓励企业上云,或者企业内部云化等等这样的一些政策的驱动。第二个是云计算重构企业信息化,至少到现在为止我们看到当企业要进行IT转型或者数字化转型的时候,我们只有云架构这一种选择,目前没有其他。第三是云计算与传统企业,就是传统行业深度拥抱云计算,其实在之前,我们大家可能很多都说企业上云的时候,往往是一些边缘的系统、边缘的业务,但是现在我们可以看到其实有不少的,比如说像一些零售的,或者有一些制造的,其实他们都把非常核心的,像SAP、ERP全套系统上云。第四个是云计算与新技术的技术深度融合所带来的驱动,特别是像AI、IoT等等,还有将来出现的5G等等,这些都会驱动云计算整体产业的升级。
在过去的大半年里,我们对于整个市场进行了比较长期的跟踪,也跟这个市场上很多家技术服务商、提供商进行了深度的交流,今天我想主要跟大家分享五个方面,这里面有一些前面的专家已经提到,有一些重复,也会有一些不同。1.内涵和外延的变化;2.市场主体的变化;3.服务深度的变化;4.技术战略的变化;5.行业需求的变化。
第一、内涵和外延的变化
很多人提到云服务的时候主要聚焦于云管平台+托管运维的服务,现在大部分的服务商都可以提供这种覆盖云化的全生命周期的服务,而且从我们2018年监测的数据,其实我们可以看到,这四类的细分市场里面,除了像云运维管理仍然占据这个市场差不多一半的份额之外,其实可以云的迁移咨询,还有云的正式开发,这个也占到了一定的份额,这里面正式开发主要是包括两部分,一个就是企业在上云之后,基于很多大数据的整合之上所做的一些分析和增值开发。基于云纸张很多的技术,比如像容器、微服务、AI等驱动云原生应用的开发服务。对于未来的几个细分市场的增速,我们预计未来两年,我们仍然认为云的运维管理服务可能还是会和云迁移咨询保持一个比较高速的增长,但是在两年和三年之后,我们认为这个云正式开发服务这个市场,它的增速会超过其他几个细分市场。
从外延来看,在之前更多的是围绕着公有云为核心的单一的业务,但是看到现在越来越多的服务商可以提供多云或者混合云的多元化的业务。根据IDC的调研数据,前面两位专家都已经分享了,就是有多少企业会选择用到多云,我们全球也有一个调研,IDC数据显示72%的用户都会选择多云,在不同的云之间又有多种的联系方式或者是连接和交互的方式,在这里面可以看到像比较主要的四种连接方式是自建私有云+托管私有云、托管私有云+公有云、自建私有云+公有云、公有云+公有云,我们看到有很多非互联网企业大量的传统应用会选择部署私有云,用户会倾向在多云之间评判他们的风险和成本,从供给的厂商这一侧来看也看到很多数据服务供应商在积极朝云托管转型,而我们云管理服务市场这么一个迅速的发展,其实也跟用户对多云的选择形成良性的互动和映射。
第二、市场主体的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