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都市报 > 教育 > 资讯 >

翔安今年教育补短板项目34个 打造厦东部教育新

发布时间:2019-04-25 10:04来源: 未知

 

 

 

宋坂小学效果图。

■翔安区今年教育补短板项目达34个,年度计划投资额为5.2亿元,年内可竣工项目15个,新增小学学位1080个、幼儿园学位4590个

■翔城小学上个月正式启动建设,办学规模将达48个班,可提供2160个小学学位。宋坂小学规划办学规模36班,可新增1620个学位。翔城中学,初中办学规模48个班

4月的艳阳带着火热的气息,昨天投射到翔安区新城中路东侧一处平整的工地上,多台挖掘机挥舞着巨臂,全力推进施工图纸上的“土方开挖及基坑支护施工”。路过的人们往内张望,充满期待。

看似普通的工地之所以吸引外界的目光,最大的缘由在于其教育与民生的属性。上个月在这里正式启动建设的翔城小学,办学规模将达48个班,在2021年5月竣工交付使用时将可提供2160个小学学位。

同样,在今年一季度破除种种困难实现开工的翔安教育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宋坂小学和翔城中学,也计划在2021年秋季迎来第一批学生。

补短板,惠民生,优化营商环境。回望今年来翔安教育基础设施建设历程,一系列飘红的数据呈现在眼前。而在开门红的基础上,翔安区委区政府也将把推动高质量发展落实赶超的一个重要着力点,放在项目建设上。据翔安区教育局透露,今年,该区教育补短板项目达34个,年度计划投资额为5.2亿元,年内可竣工项目15个,新增小学学位1080个、幼儿园学位4590个。

破除难题

全速推进教育补短板 今年开竣工项目达34个

昨天下午,翔安区教育局基建办,工作人员正围绕着一幅幅规划图及施工图纸细致商议。他们运筹帷幄的,是遍布翔安各地的教育基础设施建设项目。

事实上,即使没有到过工地,关心翔安教育事业,或者说对切身利益期待的市民,对这些新信息已经了如指掌:总用地面积19979.62平方米、总建筑面积约26000平方米的宋坂小学规划办学规模36班,可新增1620个学位;用地面积约29221平方米、总建筑面积33810平方米的翔城小学,办学规模48个班;总用地面积约43812平方米、总建筑面积32455平方米的翔城中学,初中办学规模48个班。

在当地的工程建设者眼里,这些都是书写今年翔安教育基础设施建设开门红的重要项目。无独有偶,这些项目的投资,全都在一亿元以上,引发外界关注。

知情人士透露,重型机械首次挺进施工现场,并不是一帆风顺的,背后是大量默默无闻的工作。“譬如宋坂小学,首先面临的就是5000多平方米厂房的拆迁。”昨日,项目建设者娓娓道来:如果不是翔安区特别是新店镇相关部门的全力以赴,如果不是厂房业主及10家经营单位主动为教育事业让步,要创造在这么短时间内促使项目开工的“奇迹”,是不可能的。

昨日,记者手中的一份项目进展记录,就显示出这样一个过程:3月12日,宋坂小学项目完成红线内5000多平方米厂房拆除;3月29日完成施工许可证办理并正式开工,作为今年翔安区集中开工的29个项目之一,它终于扫除建设“拦路虎”。

一条与教育事业紧密牵连的新城建设思路,曾广受赞叹:翔安进行住宅区、工业区开发建设时,周边配套学校用地将同步规划、同步征用收储、同步开发建设、同步交付使用。与之对应的是另外一组数字:市级给翔安区下达的2017年-2020年的教育补短板项目多达85个,占全市总量超1/4,其中2019年开竣工项目就有34个。

争创精品

以市优质工程为标准建设学校 把惠民生落到实处

随着新学校、新校区如雨后春笋般出现,众多厦门市民为翔安教育事业的发展点赞。这些惊喜看似偶然,但在翔安当前“全力打造厦门东部教育新高地,为高素质高颜值现代化国际化城区提供更加优质更加均衡的基础教育公共服务配套”的热潮中,却实属必然。

记者昨日走访翔安区多个工地,都在最显眼的位置看到“百年大计,质量为本”等字眼。翔安区教育局的理念始终不变:在提速增效的基础上,他们必须千方百计把质量放在第一位,坚持“高起点、高标准、高层次、高水平”,以市优质工程为标准,建造一批优质学校。

一个例子是,工程招标时,对于单项施工合同价2000万元以上的项目,翔安区将在工程施工招标文件中明确要求工程质量标准必须达到市优质工程。在翔安区教育局基建办看来,只有这样,翔安的教育基础设施才能形成争创精品工程的态势,整个教育补短板、惠民生才能真正落到实处。

“把学校盖好,是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事,干了就要负责。”昨天宋坂小学项目现场一位普通施工人员这样说道。朴素的话语,折射出的,无疑是翔安区教育基础设施“精品、阳光、廉洁工程”的基本属性。

落地这片热土的工程基建项目,还将越来越多地打上“教育”的标签。当地的建设者总是说,“该开工的开工,该竣工的竣工,以最优的品质保障项目建设,一刻都不能拖。”翔安,正用教育项目建设这把金钥匙,发动高质量发展的新引擎。

(厦门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