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吉脱贫攻坚交出漂亮答卷
发布时间:2019-06-06 23:48来源: 网络整理初夏的延吉,绿树成荫,花开满城,充满无限生机与活力。
在脱贫攻坚这场战役中,延吉市交出了一份令人民满意的成绩单:建档立卡的10个贫困村、561户贫困户、862名贫困村民全部摘掉穷帽子,圆满完成贫困人口全部脱贫、贫困村全部出列的任务目标。在2017年和2018年全省扶贫开发工作成效考评中,连续两次被评为“好”等次,位居全省29个非贫困县第一名。
三年脱贫攻坚,劈波斩浪、奋勇争先,消除贫困、改善民生,努力实现共同富裕小康梦。延吉市以“不破楼兰终不还”的勇气和决心,找路子、拔穷根,精准施策,各级领导、各个部门带领群众一步一个脚印,走出了穷窝窝,迈向了新生活。贫困户、贫困村、驻村第一书记以及社会各界见证着延吉市农村贫困群体的蜕变。
项层设计 理清思路聚合力
延吉市按照“市负总责、部门配合、乡镇落实、工作到村、扶贫到户”的工作思路,实行“挂图作战”,推行“2+2”工作机制、“2345”一线工作法和行业项目任务落地、部门包保责任到户到人,落实三级书记抓扶贫,市、镇、村一级抓一级,层层促攻坚。
按照“一村一策,一户一法”的要求,扶贫干部根据贫困村、贫困群众的致贫原因和发展需求对症下药,精准分类施策,因村因户制定帮扶计划。
产业兴,乡村兴。延边伟业食品有限公司农产品深加工、朝阳川镇柳新村300KW光伏发电扶贫电站、小营镇五凤村特色村寨……延吉市借产业扶贫之势,推动实体经济发展。仅2018年使用各级专项扶贫资金5034.6万元,实施各类扶贫开发项目41个,全市建档立卡贫困人口产业项目覆盖率达100%,实现收益120余万元,带动全市建档立卡贫困人口人均增收1200元左右,实现贫困群众稳定脱贫。
朝阳川镇柳新村村民张发明坐在自家炕头,从铁盒子里拿出扶贫手册、精准扶贫健康卡、体检记录和产业分红信封,如数家珍。“如今,住上了新房,钱袋子也鼓了,困难事一件件都解决了,这以前想都不敢想啊!”
扶贫先扶志,治贫先治愚。消除精神贫困,引导贫困户主动脱贫,才能真脱贫、脱真贫。
为激发村民脱贫内生动力,延吉市用服务群众专项经费和部分村集体经济收入,在19个贫困村和涉贫村设立“党爱超市”,由民政部门提供慈善物资保障、工商联动员非公企业和社会团体捐赠物资、各级党组织提供援助。村民通过参与村屯环境整治、政策学习、“三好”示范评选等活动,获取积分兑换物品,提升村民自我管理和服务水平。同时,赋予村支部书记“党爱超市”积分评比话语权,树立村支部书记威信,提升农村基层党组织凝聚力。
纵向到底,横向到边,延吉市形成了项目扶贫、行业扶贫、社会扶贫“三位一体”的大扶贫格局,为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全面建成小康村提供了坚实保障。
服务村民 一枝一叶总关情
脱贫攻坚是干出来的。
距延吉市区约70公里的三道湾镇梨树村,以前村民喝不上自来水、通村路坑洼颠簸、村口小桥年久失修……落后的基础设施,无不制约着村民脱贫致富。
“第一书记”刘永到任后,积极推动梨树村自来水管网改造工程,从动工到完工仅用一个多月,清澈的自来水就“哗哗”地流进村民家中。
管网改造破坏了村路,村民当面质问如何解决,刘永在村民大会上向大家承诺:“不要担心路的问题,以后我们村的路将是最结实、最漂亮的。”
他信守承诺,不仅修了村路,还硬化了通村路、建了联排房、进行了危房改造、添置了健身器材,梨树村一年内旧貌换新颜。
“扶贫产业就是村子的‘造血’动力,要想脱贫,关键是培育适合柳新村的主导产业。”这是“第一书记”荆伟的脱贫思路。为了解情况,他走遍全村56户建档立卡贫困户,访贫因、挖穷根,探索出一条符合柳新村实际的扶贫新路子。他积极向上争取资金,61座低温窖和31个蔬菜大棚在柳新村拔地而起。
他没有停止脚步,从棚膜园区项目,到300KW村级光伏扶贫电站项目;从柳新村无公害养牛基地项目,到绿色土特产品电子商务平台项目……一个个产业项目结出硕果,形成了产业助推脱贫攻坚的强劲动力。
朝阳川镇太兴村“第一书记”方殿国驻村以来,为顺利开展“美丽乡村”改建和部分房屋“穿衣戴帽”工程,挨家挨户做村民思想工作,为了让大家拧成一股绳,几乎是“说破了嘴、跑断了腿”。爱人和孩子放弃城里舒适的生活来到太兴村,一家三口租住在平房里,孩子也转学到离村里最近的市区小学,全家一同踏上扶贫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