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都市报 > 科技 > 智能 >

干货回放!公益讲座第三弹:高度协同才能让我

发布时间:2020-03-16 11:35来源: 网络整理

  “未来汽车行业竞争的焦点将从机械转向电子,从功能转向智能。”边缘人工智能芯片公司地平线市场拓展与战略规划副总裁李星宇如是说。

干货回放!公益讲座第三弹:高度协同才能让我

  3月13日,中国汽车报公益直播讲座第三期开课,超万人在线的“云学习”讲堂,已经成为许多中国汽车报读者每周必来打卡之地。

  本次讲座的主题是“车规级AI芯片赋能——中国汽车智能化突围之道”,李星宇对当前汽车行业智能化发展趋势及车规级芯片、计算平台的发展情况进行了详细分析。

  ►特斯拉颠覆行业却难复制 科技公司与主机厂合作将为主流

  在智能汽车的发展方面,特斯拉是一个典型的例子。直播中,李星宇对特斯拉的芯片及智能化发展模式进行了深度剖析。

  “相较丰田、大众等传统车厂,新能源车本身并不是特斯拉的特殊竞争优势,真正颠覆行业的还是其智能化。这一点与苹果极为相似。”李星宇直言。

  据介绍,特斯拉率先在7年前实现软硬件分离和“软件定义汽车”,成功拉开了与其他主机厂的差距。特斯拉最先使用的芯片来自Mobileye和英伟达,之后自行开发FSD,以软件驱动,来打造适合软件的硬件,通过软硬件整合提供超高数据处理效能。

  “强大的计算与算法配合低成本传感器,持续高速进化。”李星宇指出,汽车电子在特斯拉整车价值中的占比较为显著。以Model 3为例,汽车电子目前的占比为24%,且在不断增加,2030年预计将增至45%。

  业务模式方面,特斯拉推出付费软件服务。而今,软件与服务业务在特斯拉总营收中所占比例不断提高,2019年该公司的软件与服务业务营收为22.26亿美元(约合人民币155.9亿元),同比增长了六成,占总营收的9.1%。

  “在全球车企中,特斯拉市值仅次于丰田,这说明资本市场已经充分认可了以特斯拉为代表的智能汽车的发展方向。”李星宇表示。

  虽然李星宇对特斯拉较为赞赏,但他同时承认:“特斯拉是一个难以复制的案例,马斯克对顶尖人才的超强号召力,三星的支持,对算法的把控等等都是很难复制的,未来的主流模式还是芯片公司与主机厂的合作。”

干货回放!公益讲座第三弹:高度协同才能让我

  李星宇指出,智能与安全是迈向汽车智能化的两条路径,而主机厂、零部件供应商、科技公司等对此各有考量。宝马、奔驰、大陆集团、麦格纳等重安全,以安全为基础,添加智能化选项;特斯拉、华为、Waymo等是以智能化为基础,从软件切入到车辆;大众集团、本田、安波福等则是双管齐下。相对而言,通用、大众等传统汽车行业玩家在电子电气架构层、电动汽车平台层上更有优势,而地平线和Mobileye等汽车新势力科技公司更看重软硬结合的去推进智能化。

  “迎接智能化重塑挑战,主机厂与科技公司合作成为新趋势。”为此,李星宇建议道,应进行组织变革,可新建出行业务和创新实体;从以机械和硬件人才为主,转向以软件人才为主;改变主机厂与供应商的生态系统,从塔状(Tier)供应链走向环状合作;重新定义智能化时代的核心技术:计算平台、操作系统和数据。

  智能驾驶掀起算力军备竞赛 国产AI芯片赋予汽车情感与智慧

  “智能驾驶正在掀起一场算力的军备竞赛。自动驾驶从L1到L5,每增加一级,算力需求十数倍上升。L3级自动驾驶综合算力需要30 TOPS,L4级则需要300 TORS。计算平台中,算力需求最大的是AI计算。”

干货回放!公益讲座第三弹:高度协同才能让我

  从行业来看,特斯拉先人一步,实现中央计算架构。除了特斯拉HW3.0外,通用、大众、宝马、安波福等企业也计划在2020年或之后推出各自的中央计算平台。

  “计算平台是实现自动驾驶规模量产的关键。”李星宇指出,只有标准计算平台的实现,才能真正支撑自动驾驶的规模量产,而如果没有规模量产,自动驾驶的场景应用也将无以落地。

  遗憾的是,计算是中国车载人工智能发展的“卡脖子”问题。麦肯锡的数据显示,在自动驾驶相关科技方面,与传感器、行经规划等相比,中国在计算平台方面与国际的技术差距最大,约为10~15年。

  除了计算平台外,芯片也是重中之重,尤其是车规级芯片。李星宇指出,制程以及软件正在急剧推高芯片开发成本,而车规级AI芯片的软件成本增长比硬件更快。

干货回放!公益讲座第三弹:高度协同才能让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