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网联汽车行业事件点评:国家标准出台在即推动自动驾驶量产
发布时间:2020-03-11 03:43来源: 网络整理 事件概述:
3 月9 日,工信部在官网上发布《推荐性国家标准报批公示》,就《汽车驾驶自动化分级(报批稿)》(以下简称“报批稿”)向社会各界征求意见。
分析与判断:
国家标准出台在即 推动自动驾驶量产
根据发布的报批稿,中国汽车驾驶自动化等级划分为0 级到5级,总共6 个等级:
0 级(应急辅助):不是无驾驶自动化,包括LDW(车道偏离预警)、FCW(前碰撞预警)、AEB(自动紧急制动)等应急辅助功能,定速巡航、电子稳定性控制等不包括在内;
1 级(部分驾驶辅助):具备ACC(自适应巡航)或LKA(车道保持辅助功能);
2 级(组合驾驶辅助):同时具备ACC 和LKA 功能;
3 级(有条件自动驾驶):驾驶员需要在系统失效或超过工作条件时对故障汽车进行接管;
4 级(高度自动驾驶):仍属于有限制条件的自动驾驶,但是汽车故障时的接管任务不需要人类参与,无人出租车属于4 级自动驾驶;
5 级(完全自动驾驶):与4 级能够实现的基本功能相同,但不再有运行条件的限制,同时系统能够独立完成所有的操作和决策。
目前全球对于自动驾驶汽车的分级主要以美国国际自动机工程学会(SAE)制定的分级标准为判断依据,对比中美两版标准,我们发现分级整体思路和划分要素上基本一致,仅有的区别在于L0-L2 级的部分界定:
中国版标准:0 级至2 级自动驾驶的“目标和事件探测与响应”由驾驶员和系统共同完成。
美国SAE 标准:L0 级至L2 级自动驾驶汽车的OEDR(目标和事件检测以及决策任务)全部由驾驶员完成。
根据工信部公示内容,若《汽车驾驶自动化分级》获准通过,则将于2021 年1 月1 日开始实施,届时中国将正式拥有自动驾驶国家标准。我们认为国家标准的出台有利于自动驾驶技术的落地,各类企业能够有针对性地进行布局,将推动不同等级智能网联汽车的加速量产。
2 月24 日发改委、工信部等11 部委发布《智能汽车创新发展战略》,3 月4 日中央定调“新基建”,重点发力5G 基建、人工智能等领域,3 月9 日工信部发布《汽车驾驶自动化分级(报批稿)》征求意见,我们认为在顶层设计的不断完善下,2020年将成为智能网联汽车加速发展的元年。
单车智能化先行:政策和电动化驱动ADAS 渗透率提升ADAS 执行任务由感知、判断、执行三个环节组成,单车智能主要依赖传感器技术(雷达和摄像头)、芯片和算法。我们认为ADAS 渗透率有望加速提升:1)政策强制标配:中国商用先行,欧美日标配AEB;2)电动化加速:新能源汽车是最佳载体。ADAS 功能在新能源汽车上的搭载率高于传统燃油车,2018年国内ADAS 市场新能源汽车占比近70%,而传统燃油车仅占30%左右。此外随着技术逐渐成熟和成本不断下降,ADAS 正由高端向中低端市场渗透。预计ADAS 市场规模2020 年达700 亿元,2025 年突破1500 亿元。其中新能源汽车ADAS 市场规模增速更快,预计2020 年350 亿元,2025 年突破1000 亿元。
车联网提速:政策+5G+科技巨头入局加速车联网发展5G 具备的高可靠性、超低时延和广连接等特征,可满足车联网数据采集和处理的及时性要求,我们认为5G 将加速车联网的发展。华为、Google、百度、腾讯等科技巨头纷纷布局车联网,其中华为2019 年成立智能汽车解决方案BU,意在成为智能汽车的ICT 组件供应商,对标博世、大陆等汽车电子Tier1。随着车联网渗透率的提高,汽车终端的传感器、通讯设备、中控芯片等硬件以及车载信息服务、通信服务、云服务等软件需求形成巨大的增量市场。汽车电子有望显著受益,根据智研咨询预测,预计 2020 年汽车电子占整车成本约34%,呈逐年加速提升态势,2030 年占比则有望进一步提升至50%;2018 年我国汽车电子市场规模 870 多亿美元,预计 2020 年有望增长至1000 亿美元。
投资建议:
智能电动化势不可挡,把握行业中真成长,建议关注:1)汽车电子—增量高成长赛道:均胜电子(座舱电子等)、科博达(车灯控制器)、星宇股份(智能车灯);2)ADAS 产业链:华域汽车(毫米波雷达)、德赛西威(毫米波雷达、ADAS 系统,与华西计算组联合覆盖)、拓普集团(IBS),受益标的有伯特利(EPB、ABS、ESC)。
风险提示
政策推进不及预期;智能网联技术发展不及预期;电动化发展不及预期;竞争加剧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