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选新一代人工智能试验区 这四个城市迎来大利好
发布时间:2020-03-10 07:54来源: 网络整理
原标题:入选新一代人工智能试验区 这四个城市迎来大利好
人工智能是“新基建”科技端基础设施的一个重要领域,当前各地对人工智能发展都十分重视。
科技部3月9日发函,支持济南、西安、成都、重庆建设国家新一代人工智能创新发展试验区。至此,全国已经有11个城市获批建设新一代人工智能创新发展试验区。分别是北京、上海、深圳、杭州、天津、合肥、德清县、重庆、成都、西安、济南。
四大城市新入选
厦门大学经济学系副教授丁长发对第一财经分析,此次入选的四个城市有区域布局、高教人才基础、产业基础等因素的考量。从区域布局来看,此前布局的城市主要在东部,1个在中部。此次入围的4个城市,有3个位于西部,都是国家中心城市,另外还有济南来自第三经济大省山东。在区域空间分布上,更加平衡,可以带动更多区域加快转型升级。
其次高校科研力量、人才基础也很重要。广东省体制改革研究会执行会长彭澎对第一财经分析,包括成都、西安、重庆等地的高等教育都比较强,人才众多,工科大学比较强。尤其是成都有电子科技大学,西安有西安电子科技大学、西安交通大学,重庆有重庆大学等工科不错的学校。
在产业基础上,本期四个城市都有不错的产业基础。丁长发告诉记者,人工智能作为“新基建”的一个重要方面,可以运用到产业的很多领域,进而推动产业的转型升级,加速区域经济的发展。
去年9月,科技部发布《国家新一代人工智能创新发展试验区建设工作指引》(下称《指引》)明确,到2023年,布局建设20个左右试验区,创新一批切实有效的政策工具,形成一批人工智能与经济社会发展深度融合的典型模式,积累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做法,打造一批具有重大引领带动作用的人工智能创新高地。
《指引》指出,试验区的建设,要服务支撑国家区域发展战略。重点围绕京津冀协同发展、长江经济带发展、粤港澳大湾区建设、长三角区域一体化发展等重大区域发展战略进行布局,兼顾东中西部及东北地区协同发展,推动人工智能成为区域发展的重要引领力量。
渝蓉加快双城经济圈发展
产业基础是试验区布局的一大关键。根据《指引》,原则上应是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或国家高新区所在城市,并已明确将发展人工智能作为重点产业方向,人工智能核心产业规模超过50亿元,人工智能相关产业规模超过200亿元。
在成都,去年印发的《成都市加快人工智能产业发展推进方案(2019—2022年)》提出,到2022年成都将建成3-5个成熟的人工智能产业集聚区,打造最具行业融合特色的“中国智谷”、国际知名的工业智联网典范城市、世界一流智能无人机和车联网基地,人工智能(行业融合应用)产业规模突破500亿元,带动关联产业规模突破5000亿元。
《科技部关于支持成都建设国家新一代人工智能创新发展试验区的函》提出,试验区建设要围绕国家重大战略和成都市经济社会发展需求,充分发挥人工智能在推动成都产业转型升级和民生改善中的重要作用,有力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创新发展。
科技部要求,要充分发挥成都在人工智能领域应用场景多元、科教资源丰富等优势,加强人工智能基础研究和前沿技术研发,完善智能化基础设施,优化人工智能创新空间布局,在智能空管、普惠金融、智慧医疗等场景加强应用示范,培育以行业融合应用为引领的人工智能新业态新模式,推动构建开放型产业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