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都市报 > 科技 > 智能 >

智能化时代,人与武器关系如何变化

发布时间:2020-02-26 17:58来源: 网络整理

  人与武器是战争中两大基本要素,二者的本质属性及相互关系直接影响战争胜负和战争形态的发展演变。总的看,无论多么强大的武器,始终是人手中的“工具”,在人的使用下发挥威力。智能化时代,随着武器装备智能化水平的提高,人与武器的关系将发生微妙变化,如何处理好人与武器的关系,确保在人类的掌控下释放武器的最大威力和效能,是我们应该予以关注的现实问题。

  传统战争形态下,武器的智能化程度严格限制在“物”的水平。在人工智能技术飞速发展的大趋势下,人与武器的关系基础发生极大改变,武器开始具有智能特征并成为战争中不可或缺的重要部分,人与武器的关系和边界将大幅重构。据资料介绍,一些外国军队已经开始制订“机器人部队组建计划”,准备将机器人部队作为新的兵种纳入作战力量体系。因此,很有必要对智能化时代人与武器的关系进行审视和分析,根据不同关系模式采取针对性的有效措施,确保智能化战争中人与武器相互促进、协调发展。

  主次辅助——

  人处于绝对主导地位

  人与武器的主次辅助关系,是指人居于主导地位,武器为人提供辅助服务。人仍然承担绝大多数指挥控制职能,武器更多地负责重复性、规则性任务。这种关系模式中,武器智能化水平尚未突破“物”的界限,人是绝对的主导者,属于弱人工智能的初级发展阶段。在根本属性上,人与武器的关系没有发生本质变化,人是主体,起着决定作用;武器是客体,处于被动服从的地位。虽然武器各方面性能持续增强,但仍然被人当作纯粹的工具使用,武器的潜在学习能力没有得到释放。如之前谷歌发布的量子计算机,声称可以在200秒内完成目前世界最快计算机需要工作1万年的任务,虽然计算能力更强、应用范围更广,但智能水平没有显著提升,作为“物”的属性没有改变,仍然处在服从服务于人的位置。

  针对这种关系模式,应注重挖掘现有武器潜力,并加强人工智能技术研究。该模式下人的作用和地位进一步强化,仍然牢牢占据主导地位,武器的智能水平没有取得实质性进化发展,缺乏知识积累或深度学习等经验能力的优化。根据相关专家推测,短时间内人工智能技术很可能无法取得重大突破,今后相当长一段时期内人类大概率会一直处于这种模式下。因此,需要积极拓展武器装备的应用领域,提高武器装备的精准、敏捷、多能等特性,推动武器装备体系化发展,最大限度把现有武器技术成果转化为战斗力。同时,加快人工智能技术原创性研究,突破人工智能可解释性、通用性等关键瓶颈,制定出台严宽相济的人工智能发展规范,防止过分严格的制度标准阻碍技术创新。

  平等互补——

  武器脱离“物”的范畴

  人与武器的平等互补关系是指二者在作战中的分工各有侧重,通过相互配合、协同工作,最终实现取长补短。人类主要承担战略判断、艺术创造、模糊推理等任务,武器主要承担技术性分析、自动化处理、数据化管理、智能化决策辅助等任务。这种关系模式中,武器的智能化水平得到长足发展,但只聚焦于人类不擅长的领域,从而和人类形成优势互补。在根本属性上,人与武器是平等关系,武器已经基本脱离传统“物”的范畴,是具有不同类型智能的“智慧体”,虽然不具备人类智能的创造性和艺术性功能,但已初步具有智能化信息处理和分析能力,只是与人类智能分属不同的智能领域,这与传统武器有本质区别。

  针对这种关系模式,应注重组织体制和编成模式创新。该模式下,人与机器各自天然优势能够得到充分发挥,既可激发人的创造性思维和大局掌控能力,又可使武器智能得到开发利用和不断演进。例如武器装备能够在大数据、物联网的支撑下为人类提供高精度的图像识别和高算力的运筹策划等分析辅助工作,人与武器发挥各自优长、相互配合,这是未来战争中理想的关系模式。因此,应着眼建立深度挖掘人机优势互补的制度机制,进一步规范完善人工智能发展战略,突出人工智能的特定领域优势;创新军事力量组织体制,重新评估武器作为“智慧体”在军队组织中的定位和作用,为可能出现的机器人军团、大型智能自主作战平台等进行组织设计;优化人与武器的编成模式,突破传统上由人直接指挥控制武器的方式,探索人与武器的任务分配、功能界限、权责划分、协作方式等一系列相互关系,更好地释放新型人机编成模式的组织势能。

  失衡错位——

  武器地位作用变强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