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都市报 > 科技 > 智能 >

瑞松科技:机器人与智能技术产业新锐

发布时间:2020-02-22 14:10来源: 网络整理

  瑞松科技为各行业提供机器人与智能制造生产线及工艺技术解决方案,其以“成为中国机器人与智能技术的领先企业”为愿景,坚持技术引领企业发展战略。公司已于2月17日成功登陆科创板,主营业务突出,营收和净利润持续稳健释放,部分主要技术应用已达到国内主流水平,在行业内具备较强竞争优势

  市场前景广阔  迎重要发展机遇期

  近年来,为提升我国制造业水平,促进工业结构转型升级,国家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支持工业机器人产业的发展。2013年2月,国家发改委办公厅等三部门联合发布《关于组织实施2013年智能制造装备发展专项的通知》,提出要重点支持数字化车间、智能测控系统与装备的研发应用、智能制造系统在典型领域的示范应用。2016年3月,工信部发布《机器人产业发展规划(2016-2020)》,要求经过五年努力,形成较为完善的机器人产业体系。此外,2017年11月颁布的《增强制造业核心竞争力三年行动计划(2018-2020年)》中将智能机器人规划为九大重点产业领域之一。

  工业机器人产业链下游领域包括汽车制造、3C电子、电梯及高铁等行业,下游行业的蓬勃发展为产业的发展扩大提供了良好条件。国际机器人联合会(IFR)统计数据显示,从全球数据来看,汽车行业工业机器人2010年销量仅3.27万台,2017年增长至12.54万台,占工业机器人设备总销量的比重在25%至50%之间。另据我国汽车工业协会数据显示,我国汽车产量由2010年的1826.47万辆上升至2018年的2780.92万辆,汽车销量由2010年的1806.19万辆上升至2018年的2808.06万辆,年均增长率分别达到5.40%和5.67%。伴随新型城镇化的不断推进及新能源汽车的兴起,行业未来发展空间仍然较为广阔。

  根据哈工大机器人集团等单位编制的《中国机器人产业分析报告(2018)》,2017年度中国工业机器人系统集成市场规模为745亿元,2020年市场规模将达到1042亿元,复合增长率高达11.80%。国金证券研报指出,2017年,我国汽车行业机器人密度为634台/万人,而2010—2017年,日本、德国、美国三大汽车工业发达国家汽车行业的机器人密度在1200台/万人左右波动。未来5年我国汽车行业机器人密度仍有1倍提升空间,达到发达国家的1200台/万人左右。2017年,我国非汽车行业机器人密度为31台/万人,其中3C电子和非3C电子应用大致相等,远低于发达国家机器人市场。以100台/万人作为非汽车行业机器人密度目标,预测未来五年我国非汽车行业机器人密度仍有超过3倍的增长空间。

  瑞松科技为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经过多年发展,其在技术研发、工艺设计研发等方面持续投入并积累了较为丰富的经验,在机器人和智能制造的各行业应用领域中具备一定的竞争优势。值得一提的是,瑞松科技先后被评为或获得“广东省战略性新兴产业骨干企业(智能制造领域)”、首批“广东省机器人骨干企业”、“广东省2018改革开放40周年制造业优秀企业”等荣誉称号。政策支持叠加广阔的市场空间,瑞松科技迎来重要发展机遇期。

  主营业务突出  营收净利稳定释放

  瑞松科技专注于机器人系统集成与智能制造领域的研发、设计、制造、应用、销售和服务,为客户提供成套智能化、柔性化制造系统解决方案,在国内汽车焊装领域处于领先地位。公司产品及服务除主要应用于汽车行业外,还扩展至汽车零部件、3C、机械、电梯、摩托车、船舶等行业,主要产品包括机器人自动化生产线、机器人工作站、机器人配件销售及其他,主要客户包括丰田、本田、三菱、马自达、菲亚特克莱斯勒、广汽乘用车、广汽新能源、比亚迪、德赛电池、日立电梯、五羊本田、中集集团、中船黄埔等知名品牌企业,技术实力和服务水平获得高度认可。

  招股书显示,近年来,瑞松科技主营业务突出,业绩稳健增长,营收和净利润均处于稳定释放期。其中,汽车制造行业营收为公司营收主要来源,机器人自动化生产线在公司产品营收中占据绝对位置。2016年至2018年及2019年上半年,公司主营业务收入占营业收入的比例分别为99.98%、99.98%、99.99%和99.92%。按下游行业应用分类来看,报告期内,瑞松科技来自汽车制造行业的营收占比分别为57.12%、55.65%、77.2%及69.44%。按产品类别构成看,报告期内,机器人自动化生产线营收占比分别为78.42%、82.75%、84.03%及81.92%。此外,公司业绩不断取得突破,营业收入和净利润实现双增长,2016年至2018年及2019年上半年,瑞松科技分别实现营业收入6.55亿元、7.05亿元、7.36亿元和3.19亿元,实现净利润0.33亿元、0.58亿元、0.69亿元及0.18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