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都市报 > 科技 > 智能 >

盘点2019:欧洲爆10年最大基金丑闻 智能贝塔降温

发布时间:2019-12-30 23:44来源: 网络整理

  资管公司“大者恒强”马太效应突出

  近年来全球资管市场上增长最快、受益最多的正是大型跨国巨头,它们的影响力越大,吸引的投资者资金也越多。“大者恒强”的马太效应正在延续。

  全球资产管理巨头已经有实力降低总体费用,因为规模可以一定程度弥补较低的收费水平。至关重要的是,它们可以同时提供被动和主动管理基金。这意味着全球规模最大的两家公司正在变得越来越大:贝莱德和先锋领航资产管理公司今年的总资产超过12万亿美元,而五年前,这一数字还不到8万亿美元。在欧洲,仅有一家东方汇理规模跨过了令人垂涎的1万亿美元大关,与贝莱德资产规模相比,仍相形见绌。

  另一方面,不少曾经的主动管理基金巨头的发展却没有那么顺遂。富达投资曾号称拥有全球最大的共同基金,但旗下的主动管理基金规模却大不如前。当年选股明星林奇将富达麦哲伦基金从2000万美元推高至数十亿美元的规模,如今该基金甚至都不在全球前25大共同基金之列。

  压力之下,不少资管公司寄希望于合并,结果喜忧参半。美盛集团和富兰克林资源公司等公司加入了通过裁员来节省开支的队伍。亨德森集团和标准人寿寻求通过合并来提振资产,但自合并以来,这两家公司都未能阻止资金外流。

  不过,2019年也首次出现了巨头增产不增收的局面。贝莱德第三季度规模增加没有带来相应的盈利增加,从另一个侧面反映了低费率对大公司带来的影响。

  外资汹涌入华

  2019年以来,我国不断加大资本市场的开放力度,外资进入中国的准入环境大幅改进:9月,我国全面取消了QFII和RQFII的投资额度限制,外资在中国股市的持仓规模创下历史新高。10月,国务院修改相关条例,外资保险准入条件放宽,外资银行业务范围扩大。11月,国务院印发相关意见,2020年取消证券公司、证券投资基金管理公司、期货公司、寿险公司外资持股比例不超过51%的限制。

  从时间表来看,自2020年4月1日起,全国范围内取消基金管理公司外资股比限制。不少巨头已经摩拳擦掌。2019年8月,摩根大通旗下的摩根资管已成功竞拍上投摩根基金2%股权。自此,上投摩根51%的股权由摩根资管持有,成为业内首家外资控股的基金公司。

  除了已有合资公司可能进一步增资控股外,包括富达利泰投资、瑞银资管、桥水投资、贝莱德投资、施罗德投资、路博迈投资等22家外资机构在中国证券投资基金业协会完成私募备案登记。

  不仅局限于资管,外资正进入越来越多的金融业务领域,包括基金销售、基金投顾、银行理财子公司等。外资的布局和国际视野将给中国金融市场格局注入新的活力,内外资良性竞争互动下,我国金融市场呈现一幅增长潜力巨大的远景。波士顿咨询公司预期,未来10年,中国将超过欧洲大陆,成为全球第二大资产管理地区,吸引的资金流将超过美国。

  责任投资崛起

  资金快速流入

  环境、社会和治理(ESG)投资终于在资产管理领域占据了一席之地。2019年,随着全球监管机构开始更明确界定对其管理的预期,这种又被称作影响力投资、责任投资的投资模式,开始发挥越来越重要的影响力。

  目前,全球社会责任投资规模已经达到30万亿美元,依据全球可持续投资联盟数据,欧洲占据约14万亿美元,美国约占12万亿美元,日本及加拿大各占2万亿美元左右规模。

  ESG投资还在快速增长阶段,根据晨星公司的数据,截至2019年11月,仅美国市场上专注于环境、社会和治理的ETF和开放式基金今年获得177亿美元的净流入,为2018年资金流入总量的3倍。

  作为走在全球前列的欧洲市场,已经在努力建立标准化的分类和信息披露要求。不少机构正在考虑如何将这一趋势推广到消费者层面,以确保考虑到客户的ESG偏好,不少基金已经将ESG数据集成到他们的投资流程和客户报告中。

  贝莱德投资研究所最近的一项研究发现,在2012年至2018年期间,专注于ESG的国际股票指数与传统基准相比,其年度回报率与之持平甚至超过后者,这种优异表现在新兴市场尤为明显。不少国际机构也开始关照A股,指数机构富时罗素在2019年12月宣布扩大A股ESG覆盖,2020年3月完成一阶段纳入。

  ETF首破6万亿美元

  主动与被动之争愈发激烈

  在漫长的美国股市牛市推动下,交易所交易基金(ETF)持有的全球资产规模飙升至创纪录的6万亿美元,在不到4年的时间里翻了一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