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都市报 > 科技 > 智能 >

“美少女”小冰如何挣钱 人工智能要“下沉”?

发布时间:2019-12-26 14:14来源: 网络整理

  “美少女”小冰如何挣钱?

  梁睿瑶

  人工智能热潮慢慢沉淀,当市场的需求被贴着“AI”标签的良莠不齐的产品粗暴回应时,在商业上从不低头的微软小冰,如何突围?

  “我没有KPI。”

  在人工智能(AI)商业化之路开启、竞争变得愈加激烈之时,微软(亚洲)互联网工程院副院长、小冰团队总负责人李笛说出这样的话还是让人有点意外。

  小冰是微软旗下跨平台人工智能机器人,于2014年5月29日以一名18岁少女形象上线,并成长出了各种身份:主持人、记者、歌手、诗人、画家。如今,小冰的少女时代更新到了第7代。

  “我们赚钱的模式简单地说,就是用Avatar Framework(阿凡达)人工智能框架工具包来支援第三方。”李笛告诉《中国企业家》。小冰团队推出的不是框架,而是框架工具包,框架只有微软可以操作,但工具包像是一个桥梁,让更多的第三方可以利用工具在框架设备上操作。

  由此看来,小冰团队要做的不仅仅是一个强大的“少女”。微软没有在人工智能市场大热的时候推出硬件产品,而是将商业化前途押注在了人工智能框架上。在他们看来,这是一个很难迁移的平台,第三方人工智能的各种功能都是基于这个框架,具体的硬件实体无法与母体切割开。

  “人工智能框架是小冰商业化未来的一个基础。”李笛非常笃定。

  微软(亚洲)互联网工程院副院长、小冰团队总负责人李笛。

  不过,当前的企业用户对于人工智能的认识并不足,当市场需求被贴着“人工智能”标签的良莠不齐的终端产品粗暴回应时,在商业上从不低头的小冰,如何突围?

  “她”的朋友圈

  吉他弦起,一名少女清唱一支民谣:“从前的记忆是西皮二黄腔,谁还会记得他夜夜笙歌……”旋律依旧,歌者却腔调渐变,一支戏曲腔衔接而上:“秋意凉,起寒烟,梧桐黄,散人间……”

  音色气息完美,从不同唱腔之间的过渡自然,没有一丝“电子音”,若不是无人谢场,你很难意识到这名歌手只是一个AI,她就是微软小冰。

  微软在全球拥有三条人工智能产品线,分别是infuse AI、Bing&小娜和小冰,小冰是基于情感计算框架、向EQ方向发展的人工智能,也是完全诞生于中国的一款人工智能产品。

  活跃在各个平台的小冰,一直没有属于自己的实体终端。微软全球资深副总裁、大中华区董事长兼CEO柯睿杰曾对《中国企业家》表示,制造业并非微软的优势领域,在这个领域他们选择去与终端大厂合作,不亲自下场,更能获取合作伙伴信任。

  但是,AI和云的更新迭代需要大量的终端数据,这意味着,小冰必须建立一个大型终端朋友圈。

  时间回到年初。2月20日小米9发布会上,当小米创始人、CEO雷军宣布,小米新的智能手机将搭载新代言人王源的定制语音时,台下粉丝顿时兴奋欢呼。这款定制语音背后,就是小米与微软的合作,选择小冰,是因为她“会聊天”。

  微软全球云及人工智能语音产品负责人闫勃向《中国企业家》介绍,微软的人工智能战略以平台化形式去支持所有的生态系统,王源的声音是通过一两百句录音,来呈现其本身的音色。小米用户可以拥有王源声音的人工智能,相互理解,进行多轮对话。

  “连续重复问问题,这在人工智能领域一直是个大挑战。”闫勃解释,在感知和视觉,人工智能已经有很好的技术支持,达到了类人程度,但是对于知识的获取和理解,人工智能一直很难让人满意,毕竟一句话在不同的上下文情境下,含义完全不同。

  小冰的成长方向,从一开始就不是功能性的语音助手。经历了几年的交互积累,2017年8月,第5代小冰实现了“全双工”语音交互感官(Full Duplex Voice Sense)的产品化,次年第6代小冰发布时,微软开始公开测试新感官。

  这个感官能做什么?就是让小冰能够像人一样对话。

  以往的人工智能产品,用户在与其对话时,需要说出唤醒词,比如小米的语音产品需要先用“小爱同学”、华为的语音产品需要用“小艺小艺”来唤醒。在多轮语音互动中,用户必须在每次交互中重复唤醒词,否则人工智能理解不了新指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