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都市报 > 科技 > 智能 >

青岛科技最高奖得主陈维强:做智能交通的“拓

发布时间:2019-12-26 05:32来源: 网络整理

青岛科技最高奖得主陈维强:做智能交通的“拓

2018年度青岛市科学技术奖最高奖,“花落”海信集团副总裁、青岛海信网络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陈维强。

“20余年前,智能交通产业并非一块沃土。”彼时,陈维强是哈工大的计算机博士,刚刚来到青岛逐梦,他从无到有创立了海信智能交通产业,连续多年在中国智能交通市场占有率第一。

20年后,他已洗尽铅华,从容带领海信网络科技在智能交通、智慧城市、公共安全等领域进行人工智能创新,推动海信成为青岛乃至山东新旧动能转换的新样本。作为青岛乃至山东第一批智能交通的“拓荒人”,陈维强和他的团队把“技术立企”做到了极致。

青岛科技最高奖得主陈维强:做智能交通的“拓

智能交通领域的“扫地僧”——“技术是我们的铁饭碗”

今年年初,一份高德地图联合交通运输部科学研究院、阿里云发布的《中国主要城市交通分析报告》显示,青岛市交通拥堵排名从2014年的第9位,持续下降至2018年的82位。这里面固然有地铁开通的因素,但同期青岛机动车保有量从192万辆增加到283.2万辆,增幅高达48%,青岛交通改善的功绩离不开智能交通的应用。

在交通拥堵治理上“下真功夫”,需要基础、天赋、毅力皆备。从1998年起,陈维强和他的海信团队就在为成为“高手”做积淀,甘愿做智能交通领域的“扫地僧”。

路上车辆忽多忽少,红绿灯怎么调控才最畅通?高峰期路口拥堵严重,有啥办法能改进?有了全新升级的海信“城市智慧心脏”,这些难题都有望得到解决。

“以青岛市东海路为例,工程师做过一个实验,通过‘城市智慧心脏’调优后,东西向行程时间下降16.29%。”陈维强说。如今,在交通信号控制系统领域,海信交通信号机出货量占据全国最大的市场份额。在公共交通智能化领域,海信也做到了全国占有率第一,占据接近40%的市场份额。

一名青岛出租车司机对记者说:“原先最不愿意跑重庆路,有时候路上车不多,绿灯还那么短,看着路空旷却跑不起来,真是闹心!现在可不一样啦,路上很顺畅,有时去机场路上也就停几次,路上不堵,心里也就不堵了!”

“我们的竞争力在哪?实际上还是在技术,技术产品是我们的‘铁饭碗’。”陈维强介绍,1998年智能交通的概念刚在国内提出没多久,尚没有形成领头企业和充分的竞争格局,一切都处于待开拓的阶段。“刚组建团队时我们只有40人,但大家目标都非常明确,就是要从无到有,把智能交通技术做出来,并且做到最好,这20年来我们一直在做这件事。”陈维强说,海信成长在青岛这片创新的土地上,坚信技术的力量,骨子里流淌着“技术立企”的血液,坚信进入每一个市场领域一定要有核心产品的沉淀,在智能交通领域亦不例外,如今才有了“大功初成”的酣畅淋漓。

怀着工程师般的初心——一天坐20圈车寻找解决方案

如今的陈维强,早已实现了从一线工程师,到海信的管理者、领军者的华丽转身,但他认为自己对技术热爱的那颗初心不变。

刚从哈工大机电学院毕业时,陈维强就想在重视技术的企业里真正实现自己的价值,于是,他选择了海信。

20年来,陈维强带领团队主持制定了 19项智能交通领域国家及行业标准,承担了国家科技部、发改委等 30项国家重大科技攻关与新技术产业化项目,授权知识产权 948项 (其中发明专利 296项),并组建了智能交通领域唯一落户在企业的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开发出了城市交通信号智能控制平台、交通管控与指挥平台、公共交通智能调度平台、轨道交通行车综合自动化系统等多款行业领先的产品,技术研发成果先后在北京、上海、青岛等全国 137个城市得到应用,为提高城市交通管理服务能力与出行品质、推动我国智能交通科技进步与产业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取得了显著经济和社会效益。

青岛科技最高奖得主陈维强:做智能交通的“拓

“我是海信网络科技公司成立之初的13名博士之一,当时大家都是‘学生兵’,没经验、但有激情,一点点摸索着,克服困难,一路前行。”陈维强回忆,2002年前后他们做公交智能调度系统时,行业普遍面临车载电源不稳定等三大技术难题。他作为总工程师,和技术人员一趟一趟地坐公交、记录问题、讨论方案。“我就在青岛的501路公交车上跟车,一天20圈,坐得都快吐了,终于找到了症结所在及解决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