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风控,真的已是寒冬?
发布时间:2019-12-23 19:04来源: 网络整理编者按:本文系创业邦专栏作者侃科技频道投稿文章,转载请联系原作者。
一场突如其来的风暴,将智能风控冻在了2019年。
自今年9月6日开始,陆续有第三方数据风控公司“暴雷”。据不完全统计,此次清查波及的大数据公司至少15家左右,而根源则在现金贷、715高炮、套路贷、暴力催收、“超利贷”等怪象的频频发生。
一时间,智能风控也被带入寒冬深处,处境略显凄冷。
悲观者担心,一些AI公司、金融科技公司将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没有了大量数据持续“投喂”,模型该如何迭代优化?
也有乐观派坚信,风暴将加剧优胜劣汰,大浪淘沙后留下来的是那些对用户来说定价更低、体验更好的产品,而淘汰掉的绝大部分是那些不合规的企业。
一半是海水,一半是火焰,智能风控如今站在一个时代拐点。
技术中立下的监管与自律此次整顿,祸起变味的现金贷业务。拔出萝卜带出泥,大数据行业也被肃清。
但有一点需要注意,大数据公司和大数据风控是不同的两个概念,它们最大的区别在于是否践行“技术中立”原则。
一个更直白的解释是,大数据风控企业只是提供大数据技术在金融风控领域中的运用,可视为一种技术能力;而大数据企业则主要指提供数据买卖和提供流量服务为主要业务的企业。
此次被整顿的魔蝎数据、新颜科技、公信宝、51信用卡等企业,均有爬虫“越界”和利用公民隐私信息不正当牟利的行为,这就已经打破了“技术中立”原则。
自今年3月贩卖简历信息的巧达科技被查,到11月公安部加大APP违法违规采集个人信息集中整治力度,根本上是政策层面对钻法律空子的数据倒卖行为零容忍,进而导致大数据风控遭到牵连。
如若不加强自律及协同整顿,或将导致整个行业陷入低迷。但也可能引发一些新的问题,譬如消费金融持续上升的不良贷款率如何解决。
投中网此前统计,目前头部持牌消金机构的逾期率大多在2%-4%之间,且连年呈现出增长的态势。
这次的监管行动从产品—爬虫技术—相关的数据方—网贷平台,可以说是一条链式的查处。有业内人士认为,尽管有些严格,但监管带来的强制性要求和规范,将会对大数据风控行业产生深远影响。
首先,处理违规大数据公司,避免了劣币驱逐良币现象的发生,数据采标清洗质检等流程会逐渐趋向标准化、合规化、安全化,进而提高大数据行业的进入门槛,并倒逼从业者提升服务质量,对行业的健康发展起到积极作用;
其次,明确规则,一些大数据公司“单纯”的认为自己只是给甲方做数据服务,即便出了问题,也事不关己。但现在来看,这些权责是需要进一步明确的;
第三,大数据行业自律水平也得到提高。监管介入、政策出台,以及一些不合规公司的出局,能够有效引导余下的玩家从本质、根源上落实数据安全合规,将业务重心专注于智能风控整体的技术创新、行业准则和社会责任上。
潮水褪去,就知道谁在裸泳。
这次整顿,对于一些重度依赖爬虫业务的大数据公司轻则业务停滞,重则或将因此倒下,即便能勉强活下来的恐怕也要被迫转型。但同时也能发现,哪些是真正利用技术改变金融科技的企业。
例如,被牵连的同盾科技,事后其CEO蒋韬第一时间对外发声,表示已尽快完善相关的流程与制度,并发起全面审查,制定落实了严格的售前客户准入、审查与退出管理办法。
同盾针对依法成立的合作客户所经营的业务要求符合国家政策、法律法规及监管要求,并在业务开展过程中根据监管要求的变化进行客户合规性筛查,并对不符合最新监管要求的客户予以坚决清退,以确保业务合法合规。
而且,同盾科技还从技术、制度、管理、文化等层面制定完善体系。比如,同盾科技推行制度清单,从应用系统全生命周期安全管理流程、同盾安全风险管理流程、产品合规内部指引到同盾员工行为安全准则等几十条巨细靡遗的安全规范制度清单。
智能风控回归价值本源这一系列整顿,不仅肃清了网贷行业乱象,也令智能风控回归价值本源。
何为价值本源?智能风控的核心在于,利用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等技术,结合各类风险模型搭建,实现大批量作业下的风险识别更准、更快,同时也能实现决策流程的智能化,让个人和企业金融需求更具可得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