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重庆经济回眸丨智能之光 赋能添彩点亮未来
发布时间:2019-12-22 15:02来源: 网络整理大渡口区建桥工业园,重庆数码模车身模具有限公司工人正在调试焊接机器人(摄于三月六日)。记者 崔力 摄
江北区智能城市运营管理中心,工作人员正在调取视频监控查看城市执法、智慧停车、智能环卫等城市管理问题(摄于8月22日)。记者 龙帆 摄
核心提示
2019年,重庆更多传统企业加快智能化改造升级,更多新兴产业在数字经济浪潮中驶入“快速通道”,更多企业深入探索绿色发展之路。
2019年,重庆工业经济稳中有进、智能制造扎实推进、重点项目进展有序,新兴产业培育有新成效、企业创新有新进展、招商引资有新成果。
2020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十三五”规划收官之年。在经济由“高增长”转向“高质量”发展的新征程上,重庆将坚持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深入实施以大数据智能化为引领的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行动计划,推动经济结构不断优化,推动高质量发展迈上新台阶。
我们曾经熟悉的生产场景,已经变了——
一些繁重或繁琐的活儿交给了机器人,“远程会诊”代替了人工往返奔波,一个机械企业的生产车间像图书馆一样安静……
我们砥砺前行的发展方向,却不会变——
近年来,重庆坚定不移贯彻新发展理念,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改革开放为动力,不断推动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以大数据智能化等手段持续调整优化经济结构。
变与不变,产生了怎样的效果?
12月18日,来自市经信委的数据显示:今年1至10月,预计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6%左右,工业投资同比增长7%以上;全市战略性新兴产业和高技术产业增加值同比分别增长11.5%、12.5%,增长贡献率分别达40%和36%。
“重庆造”转型升级驶入快车道,高质量发展蹄疾步稳。
新跨越
传统制造业搭上智能化快车
长安汽车两江基地乘用车工厂就像一个巨型机器人,“身体”各部件的运转既协调又高效——
在焊接车间,数百台机械臂不停舞动,焊花按照精确的节奏一朵朵“绽放”,其生产效率比人工操作提高数倍;
在冲压车间,两条5序封闭式高速冲压生产线按照每分钟15冲次的节拍工作,其换模时间仅需3分钟,而普通生产线的同样工序则需20分钟;
在总装车间的轮胎安装环节,摄像机正对输送带上的所有轮胎进行图像识别,汽车主胎、备胎被自动区分开,并输送到不同工区。在主胎安装工区,工人只需操作一台自动拧紧设备,即可同时拧紧一个轮胎上的5颗螺丝,并确保所有螺丝扭力一致,让轮胎连接安全可靠。
还有,涂装车间装备了行业领先的全自动机器人喷涂线;总装车间实现高自动化、高柔性化及深度人机互动,物料自动分拣和自动运输……
“智能工厂将人、系统、设备有机串联起来,就形成了物联网。”长安汽车相关负责人说,像这样的物联网节点,遍布于长安汽车整座工厂各处生产线,让每台汽车的生产过程都充满智慧。
从“制造”到“智造”,重庆一批传统企业在智能化大潮中“华丽转身”——据市经信委提供的最新数据,截至目前,全市已实施智能化改造项目1000余个,带动企业技改投资大幅上升,占全市工业投资比重达40%。
新引擎
大数据智能化激活新兴产业
扫二维码可以做些什么?手机付款、添加好友、登录界面……这些操作,多数人都玩得溜熟。但在重庆盟讯科技公司(简称“盟讯科技”)的生产车间,物料小车也会“扫码”导航,就让人大开眼界了。
当生产线有用料需求时,就会有一辆小车载着所需物料,径直驶来。小车如何自动找到“需求方”?盟讯科技副总经理冷冶介绍,其定位方式是通过识别地上的二维码来实现的,找到定位后,再根据智能系统指令,自动将物料或货物送到目的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