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届全国大学生智能机电系统创新设计大赛全国决赛开赛
发布时间:2019-12-08 14:56来源: 网络整理央广网北京12月8日消息(记者王启慧)12月7日-8日,“2019首届全国大学生智能机电系统创新设计大赛”全国决赛及总决赛在北京理工大学举行。
记者了解到,本届大赛以“智能机电系统创新设计与综合实践”为主题,分为本科生组和研究生组两个组别。共有来自全国科研院校设计仿真类和实物开发类参赛作品434项,最终来自53所高校的90件作品获得进入全国决赛的资格。
评审对参赛项目进行考核、提问(央广网记者 王启慧 摄)
灯饰水晶吊坠自动串联流水线系统、智能空中作业机器人、神经疾病动态智能测评分析系统、面向装配作业的机器人、楼宇共享垃圾分类回收机器人、智能排爆机器人……应用于医学、农业、日常生活等领域的智能参赛项目亮相当天决赛现场。
楼宇共享垃圾分类回收机器人是来自中国农业大学张自超团队的此次参赛作品。“产品要立足实际用处,才能有更多意义。”他介绍,在产品的前期设计中,团队探讨了不少方案,最终在今年年初确定了垃圾分类回收的方向,目前已在学校进行了实验使用。《上海市生活垃圾管理条例》实施后,张自超团队更对项目充满信心:“我们的方向对了,很兴奋。”
张自超向评审进行项目汇报(央广网记者 王启慧 摄)
决赛中,参赛队伍以面向大赛评审委员会专家展开现场项目汇报、作品演示以及应对专家问答的形式进行展示。“评委老师提供了很专业、精准的建议,比如建议我们能将智能和农艺相结合,在成本问题、核心算法问题上也给出了建议,这些都是我们以后要改进的方向。”来自东北农业大学的“基于人工智能技术的多向靶喷除草单元”项目负责人张翰文告诉记者,在参赛过程中让项目得到认可是一方面,另一方面能够得到来自领域内的专业建议对团队来说是极其重要的。
评审赵建伟对项目团队提问(央广网记者 王启慧 摄)
“我个人非常注重孩子们的动手能力。目前来看,部分参赛选手具备深入做科研的能力,符合新工科对学生的要求。”中国矿业大学副教授赵建伟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工科不能“虚”,一定要将理论和实际结合。作为评审,他看重学生在项目中的参与度,无论项目是前沿科技方向还是立足当下、解决生活实际痛点的项目,都要看学生的动手能力,而不仅是天马行空的想法,这样才能够推动国家科研能力向前发展。
据了解,大赛顾问委员会由9位院士组成,技术委员会由16位专家学者及业内人士组成,总决赛评委由11位领域专家组成。
智能机电系统技术是具有较好发展潜力、发展前景的高新技术,是当代各种先进理念、前沿技术的人工智能融合体。“全国大学生智能机电系统创新设计大赛的创办旨在聚焦国家战略需求,立足当前最具发展潜力、发展前景的智能机电系统技术。”大赛组委会负责人介绍。
首届全国大学生智能机电系统创新设计大赛启动现场(央广网发 主办方供图)
据悉,首届全国大学生智能机电系统创新设计大赛由教育部高等学校兵器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教育部高等学校自动化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中国自动化学会、中国人工智能学会共同主办,北京理工大学承办,同济大学协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