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在智能用AI+RPA技术,为B端企业打造通用智能软
发布时间:2019-12-05 15:56来源: 网络整理与市面上大部分初创企业相比,实在智能算是“含着金汤匙”成长起来的。
在整个60人规模的团队中,有1/3来自阿里,其余大部分来自中国电信、百度、腾讯、美团点评、网易、搜狐等一线互联网企业。
创始人&CEO孙林君作为阿里巴巴P9级别资深算法专家,曾全程参与阿里产业智能化变革。在近十年工作期间,他主要做了三件事:第一件,作为研发主导人构建阿里诚信体系,为花呗、借呗、巴巴会员等极速退款场景开发标准化风控模型;第二件,主导研发智能决策模型“瓦力”,主要通过AI客服服务的模式,处理买家和卖家双方之间的纠纷,业务覆盖包括男装、女装、古董、生鲜等99%的购物售后场景,决策准确率为95%,将整个团队员工从1100人压缩为自营只有50人;第三件,他带领团队研发了一款能协同运筹、调度几千个客服工作的产品“风枢大脑”,将智能化客服再升级。
2018年7月,基于团队在智能决策领域的多年成熟经验和国家产业智能化相关政策的推进,为核心团队创造了巨大的发展机遇,由此,实在智能应运而生。
实在智能是一家人工智能企业,专注于通过AI+RPA技术打造行业通用的“智能软件机器人”,帮助B端企业客户完成智能化升级,达到提升服务质量和降本增效效果。
上文提到的RPA全称为Robotic Process Automation,即机器人流程自动化,主要通过大数据智能决策虚拟机器人来代替人工,自动化处理复杂任务。以往,AI落地痛点明显,首先需要聚合客户数据,打通各个数据接口,再研发一款相应的AI产品。而RPA+AI的优势就在于,利用组件配置工作流程,不需要写代码,即可辅助AI实现低成本、高性能、标准化快速部署。当然,RPA并不适用于所有业务流程,它更适用于重复性强、有规则且稳定少变的作业流程中,AI+RPA进一步扩大了RPA的应用场景,软件机器人承担起企业的数字员工的职责,可以轻松完成日常事务中的诸多常见任务,AI方面主要应用在识别纸质文档、语音识别、自然语言处理、人机交互等场景,原子化的组件能力能够用低成本装配出客户需要的各类软件机器人。
从业务模式来看,实在智能可以提供由机器人工厂(Z-Factory)、算法云脑 (Z-Brain)、中枢控制台(Z-Commander)、终端机器人 (Z-Robot)四个部分组成的AI+RPA标准化解决方案,也可以单独使用终端机器人(Z-Robot)。
文章图片来源于实在智能,经授权使用。
以某客服服务商为例,客户内部共有7万名客服人员,重点负责处理投诉工单。原本,每名客服需要手动操作浏览查看8、9个页面,平均点击次数高达20次,每单处理时长为8~10分钟,如今,实在智能通过在浏览器上安装终端机器人客服插件,可以按照用户需求划分出服务场景,构建自动化决策模型,使单个工单点击次数压缩为4次,平均耗时1~2分钟,提升40%整体效率,直接减少1万名人力客服。
孙林君告诉创业邦,目前,AI+RPA技术行业在国内还处于群雄逐鹿的起步阶段,主要分为AI基因和RPA基因两大类团队,实在智能便是典型的AI基因企业,同类友商包括云扩、来也等。相比而言,实在智能在通过AI技术使RPA落地更稳定、易用方面拥有独特的创新优势,同时在RPA4.0阶段的30%人力覆盖推向90%人力覆盖方面,拥有垂直场景的成功落地案例。另外,实在智能在NLP自然语言理解方面具备优势,在国内具有一定的影响力,团队与谷歌AI科学家蓝振忠博士合作,已发布国内首款Albert中文开源预训练模型,并共同发起了中国ChineseGLUE中文预训练模型的基准。在CV领域,实在智能的OCR产品从技术参数来看,针对身份证、电子发票等数据抽取准确率为100%,针对带红章、水印等数据抽取平均准确率为95%以上,团队已拥有RPA组件400多个,AI组件50多个,响应延迟为1~2秒,在使用过程中几乎无延迟感。
从通讯领域切入,实在智能已部署到保险、金融、政务等场景。其中,保险领域是落地较快的主要场景。目前,团队已有20多家合作客户,pipeline和合同总额增长非常快,预计公司明年即可实现盈利,单个项目部署周期在1~3个月之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