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秘人工智能应用 外媒眼中的西安"科技范+开放
发布时间:2019-11-29 09:02来源: 网络整理外国记者们参观知象光电科技产品。(记者 郝钟毓 摄)
外国记者们参观西安老字号爱菊粮油企业。 (记者 郝钟毓摄)
外国记者采访蓝岸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贾琪(左一)。 (记者窦翊明 摄)
■记者 杨旭
丰富的人工智能应用场景、让人为其“速度”惊讶的中欧班列长安号……11月28日,由西安市委宣传部、新华社新闻信息中心、西安日报社共同举办的“丝路西安行——2019外媒记者看西安”主题采访活动继续带领多国记者探寻“科技范+开放化”的古都魅力。
探秘人工智能应用场景
外媒记者表示期待智能化生活
昨日上午,在科技与现代融合的高新区瞪羚谷创业社区,外媒采访团享受了一场精彩的硬科技盛宴。“戴上VR眼镜,我的前后左右都是动态的兵马俑,仿佛我就在他们中间。”在西安蓝岸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互动体验区,来自《中国与俄罗斯》杂志的玛丽娜和其他外媒记者们充满好奇心,争先恐后体验人工智能、大数据、AR、VR等新科技产品,并围着蓝岸科技董事长兼总经理贾琪询问其中的奥秘。
“通过各种新科技产品,我们希望为用户提供越来越多的基于5G技术的服务。”贾琪说,在VR应用方面,其产品可进行校园火灾、地震逃生体验和排查宿舍隐患,还可进行航天航空体验、VR模拟飞行等。
机器人能够精准识别杯子位置准确倒水?“当然可以!”面对外媒记者的好奇,西安知象光电科技有限公司联合创始人杨涛笑着回答。随后,他向大家演示了基于高精度3D相机的“视觉识别”系统。
“机器人您好,请帮我倒杯水!”“好的,请稍等!”通过一旁的类似于黑色眼镜盒大小的高精度3D相机,系统准确判断周围环境是否适合倒水以及杯子的位置,识别到最佳位置将水准确倒入杯中。当杨涛不时变换杯子的位置,机器人还会“俏皮”地提醒:“别逗我玩了哦!”
知象光电是一家由中科创星投资孵化的硬科技企业,主要研发结构光3D成像模组核心硬件技术和3D人工智能算法,打造高精度3D成像品牌。“看了他们的产品,我觉得很棒!听介绍说现在产品主要应用于医疗健康、文化教育和工业检测等产业方面,我也非常期待它来到我的生活。”参观完毕,蒙古通讯社记者兴奋地说。
走进国际港务区
感受千年古都开放活力
“张骞凿空”通西域,万国通商现盛景。来到泾河、渭河、灞河、浐河四水汇聚的中国最大内陆港——西安国际港务区,外媒采访团实地了解“西安港”及中欧班列运行情况,近距离感受千年古都的开放活力。
在西安港中欧班列营运中心的显示屏上,实时显示着近期发运情况、近两年发运任务完成情况、中欧进出口货物TOP5等信息,同时动态化显示中欧班列运行线路。“截至2019年9月底,中欧班列长安号已累计开行3226列,目前已成为全国‘效率最高、服务最优、速度最快、路线最全、开行最多、运量最大’的国际货运班列。”西安国际陆港多式联运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李明泉介绍说,西安国际港务区已基本形成商贸物流、电子商务、新金融、临港产业、文体健康五大主导产业体系。
“非常棒!可以看出西安港和中欧班列的发展很快,很多国家都从中获得了极大便利。”《中国与俄罗斯》杂志记者玛丽娜说。
西安的老字号粮油企业爱菊粮油(以下简称“爱菊粮油”)工业集团,是一家充分依托西安国际港务区的港口功能积极走出去的代表企业。在爱菊粮油的油脂整装车间,整齐摆放的多种型号的桶装食用油吸引了记者们的注意,日本NHK电视台的周天不停变换角度拍摄视频,美联社记者Crystal Wilde也拿起相机按动快门。
“爱菊粮油已与哈萨克斯坦政府签订了150万亩的原料种植战略合作协议,并在哈萨克斯坦北哈州建设了农产品加工园。”爱菊粮油办公室主任熊国平介绍说,通过园区的建设,中国企业得到了稳定且量大质优的原料产地,哈萨克斯坦扩大了农作物种植面积,得到了粮油原料加工新技术,也改变了单一谷物出口的格局。“中国和哈萨克斯坦已经成为非常重要的合作伙伴,爱菊粮油是很优秀的企业,我们也一直都非常关注,希望未来双方能有更多的合作。”哈萨克斯坦通讯社Suleimenov Ruslan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