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都市报 > 科技 > 智能 >

酷特智能IPO:智能是个伪命题,本质是个代工厂

发布时间:2019-11-29 05:18来源: 网络整理

大约两年前,吴晓波前往青岛参观了当地知名企业酷特智能 (全称:青岛酷特智能股份有限公司),喜欢研究失败案例的吴老师对着酷特智能“高效”的经营模式赞不绝口。他把其作为一个传统企业转型升级的典型案例,目前已成为众多大企业争相探访学习的对象。

今年上半年,这家备受关注的企业在证监会更新了招股说明书,拟通过创业板公开发行6000万股股份,募资4.18亿元用于柔性智慧工厂新建项目和智慧物流仓储、大数据及研发中心综合体建设项目。

然而在酷特智能IPO的背后,公司模式背后存在的“矛盾”却显露在市场之中。

智能是个伪命题,贴牌代工仍是主流

虽然酷特智能高喊“智能”二字,但其本质却是一家服装代工企业。览富财经了解到,酷特智能原名凯妙服饰,主要从事个性化定制服装的生产与销售,包括了男女西服、衬衫等系列服装产品,主要市场为中国和北美。

2003年,饱受贴牌代工模式低利润率折磨的服装企业家张代理开始投入资金把自己公司向服装定制企业进行转型。2007年,在张代理的运作下凯妙服饰成立,经过数年的发展形成了一套独特的C2M服装定制模式。

从酷特智能自己的介绍来看,公司现有运营的是一种全产业链运作只需要一周时间的C2M模式。简单来讲,就是用户在网上看到一件满意的正装,通过酷特智能的平台下单,然后从上门量衣、定制、设计、生产加工出厂、最后到用户手中只需要7天的时间。

可以说,这是一个既具有服饰企业创意又具有互联网企业效率的模式。

也正是因为这种模式,让其早前斩获了大量订单,公司顺势开辟了一项咨询业务,并向国内相关传统制造企业“传授”这种模式的整体改造方案及技术咨询服务,公司从“凯妙服饰”改名为“酷特智能”。 另外从近几年酷特智能的相关新闻也可以看出市场普遍对公司这种模式的看好。

不过令人感到意外的是,在酷特智能的招股书中这种模式的效益似乎并未得到较大体现。

2016年-2018年,酷特智能营业收入分别为4.19亿元、5.84亿元、5.91亿元,整体呈现上升趋势,但是从营业收入构成上来看,贡献最大的业务仍然是贴牌代工(ODM),报告期ODM业务营收占比分别为63.01%、73.77%、74.15%,而自有品牌(OBM)的营收占比仅为11.08%、9.06%、9.90%。

酷特智能IPO:智能是个伪命题,本质是个代工厂

备受吹捧的业务并不是核心,作为营收大头的贴牌代业务又如何能为公司带来品牌价值和长期效益?酷特智能的现状不免让人感到忧虑。

甚至从公司的近年净利润情况也可以看出这一点。2016年-2018年,酷特智能净利润分别为2280.35万元、6286.59万元、6273.02万元。2017年业绩实现大幅增长后,去年净利润却出现小幅下滑状态。

线下业务难以为继,一线员工大量离职

除了模式与业绩的矛盾之外,酷特智能的线下门店情况也有些端倪。

据了解,酷特智能的自有品牌C2M服装定制模式主要有线上和线下两种获客方式。其中线上主要是通过app、微信公众号、小程序等渠道途径进行获客,而线下则主要是通过实体门店来向用户展示。

2016年酷特智能开始扩张线下门店数量,这一年公司各大城市的繁华地带新开了9家线下门店,使其期末直营店数量增至16家。可在随后两年,公司却一改之前积极扩张态势,开始大规模撤掉线下门店。2017年,酷特智能撤深圳、长沙、杭州、成都、哈尔滨等8座城市核心地段门店,2018年继续撤掉上海、济南、烟台三座城市的门店,门店数量降至5家,其中4家在公司所在地青岛,1家在北京。

酷特智能IPO:智能是个伪命题,本质是个代工厂

两年关掉了三分之二的门店,从现有的门店来看,可以说酷特智能已经基本抛弃自家定制模式在线下的销售渠道,仅仅保留了在青岛和北京的5家体验店。

对此,公司解释正在调整发展战略,主攻线上渠道。但从数据来看,无论是线上渠道还是线下渠道,酷特智能似乎都不太好过。

酷特智能IPO:智能是个伪命题,本质是个代工厂

从上图可以看出,酷特智能线下C端客户毛利率正在大幅降低,目前已从2016年的58.26%降至2018年的46.99%,客单价降幅更是超过10%。而线上C端业绩更是惨不忍睹,线上C端销售金额还不如线下,下滑幅度更为明显,2018年仅有51.92万元,以客单价1104.62元/人测算,全年线上客户仅不到500人。

值得注意的是,在酷特智能自主定制模式效益走低,门店大量关闭的背后,公司员工也开始“用脚投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