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告:2020年智能网联新车渗透率将达51.6%
发布时间:2019-11-27 23:47来源: 网络整理每经记者 蘧毛毛
在“新四化”浪潮冲击下,汽车产业正在发生着深刻变革。
“作为我国重点扶持的产业,目前汽车产业的发展模式正在发生变化。这种变化是由生产要素的变化带来的直接结果,我国的经济和社会都在由原来的工业化向数字化转型。”11月21日,国家工业信息安全发展研究中心信息化所副所长马冬妍在“第十一届中国猎车榜”上称。
在本届中国猎车榜上,每日经济新闻与国家工业信息安全发展研究中心联合发布了《AI智能下的汽车产业裂变——中国汽车企业与新一代信息技术融合发展报告(2019)》(以下简称《报告》)。《报告》分为“背景与趋势”、“数据来源”、“重点领域发展现状”、“面临的挑战”、“消费趋势展望”五部分,通过严谨的调研、详实的数据,把脉汽车行业未来发展动向,深入解析人工智能以及智能网联等新技术对中国汽车产业带来的机遇与挑战。
据马冬妍介绍,汽车产业的变革是以工业化与信息化的“两化”融合为背景。新时代,“两化”融合也被赋予了新目标、新内容、新要求。过去十年,“两化”融合作为长期坚持的重要战略,经历了“理论-实践-理论”多轮次迭代循环,逐步形成一套应用于企业数字化转型过程中水平测度和诊断对标的评估体系框架,并积累了详实的企业数据案例。
《报告》统计数据显示,截至2019年11月,两化融合参评企业数量已超过16万家,覆盖国民经济三次产业100余个细分行业。同时,汽车两化融合参评企业数量已达4200余家,涵盖不同规模和不同区域的整车制造和零部件制造厂商。
“在‘两化’融合新目标、新内容、新要求的指引下,汽车产业发展的原生动力与活力将发生根本性变化,新模式新业态也在不断涌现。”马冬妍称。
据了解,目前,车企云服务应用、大数据融合等技术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其中,汽车企业云服务应用已从以数据存储和计算为重点,向信息系统云端迁移、软件云端订阅和定制方向发展,企业云服务应用不断向前推进。同时,整车制造企业的大数据应用也已集中在产品设计与开发、生产优化、故障诊断与预测等方面进行探索。
《报告》数据显示,已经有超过40%的公有云服务应用汽车企业将信息系统部署在云端,超过18%的企业通过公有云平台实现软件的定制。同时,已经有50.1%的大中型汽车企业能够实现数据统一集中管理,有71.6%的大中型汽车企业能够利用信息化手段开展综合决策,并具备了下一步开展相关大数据应用的基础条件。
基于以上变化,目前汽车行业的盈利模式也正在发生改变。一方面,传统车企正在面对核心业务利润不断下滑,品牌价值弱化的压力;另一方面,云计算、物联网、5G、人工智能、自动驾驶、区块链等数字技术正在飞速进入汽车产业,并带来新的利润增长点。
目前,人工智能和智能网联技术已经成为车企布局的重点。这是因为人工智能技术在汽车行业和相关服务领域具有丰富的应用种类和场景,包括车企利用聊天机器人进行智能客服、通过算法基于车主的驾驶行为进行风险评估和保险服务等。
据国家工业信息安全发展研究中心信息化所副所长马冬妍介绍,在工业机器人、数据分析、工控安全、生产监控、质量管理等业务场景中,应用人工智能技术的汽车企业比例相对较高。
从行业市场空间来看,人工智能产业前景广阔。有统计数据显示,2018年中国人工智能市场规模达17.6亿美元,至2023年将达到119亿美元。
不容忽视的是,目前汽车企业应用人工智能技术仍面临诸多挑战。《报告》统计数据显示,投入成本高(占比32.4%)、相关领域人才缺乏(占比23.0%)、行业标准缺乏(占比12.0%)、信息安全风险(占比9.5%)、基础条件不具备(占比10.2%)成为汽车企业应用人工智能技术面临的主要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