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津冀多学科交叉智能机械国际学术研讨会在京
发布时间:2019-11-21 18:52来源: 网络整理11月18日,京津冀多学科交叉智能机械国际学术研讨会(International Symposium on Interdisciplinary and Intelligent Machinery in Beijing-Tianjin-Hebei Region, ISIIM-BTH)在北京五环大酒店召开。来自国内外近150名专家学者齐聚一堂,共商“智能机械”的未来发展之道。
会议由北京机械工程学会所属分支机构《现代制造工程》杂志社和北京工业大学共同发起并主办,会议得到了北京市科学技术委员会、北京市科学技术协会和北京机械工程学会的指导和大力支持。会议旨在推动京津冀地区“智能机械”相关企业与国内外研究院校的交流和合作,探讨新机械与智能制造工程专业人才的联合培养模式,为京津冀地区未来“智能机械”行业发展提供国际智慧和先进方案。
出席研讨会开幕式的领导包括:北京市科学技术委员会代表、北京市科技电子信息与新材料科技处副处长王红梅,北京市科学技术协会学会部部长李金涛,北京市科学技术协会委员、北京机械工程学会常务副秘书长李海涛,北京机械工程学会副秘书长徐大湧,北京市机械工业局技术开发研究所副所长鲁险峰,河北工业大学副校长胡宁和北京工业大学副校长吴斌。
开幕式由北京工业大学机械工程与应用电子技术学院副院长刘志峰主持,北京机械工程学会常务副秘书长李海涛首先致辞,李海涛表示京津冀一体化国家战略给京津冀三地机械行业的协同发展带来重大发展契机。如何适应三地产业资源的重新调整和布局,适应国家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要求,实现疏解承接、转型升级、结构调整、降本增效和高效协同的五位一体、同步落实,提高京津冀机械行业的资源配置效率和整体竞争力,实现优势互补、合作共赢,奠定区域基础优势,成为京津冀三地机械行业关注的焦点,特别是面向智能制造这个主攻方向,三地要充分沟通,基于各自的资源优势和不足,加强合作,把强基工程与智能制造紧密结合,为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树立区域合作的标杆。同时探讨前沿技术应用的可行性,为行业未来发展指明方向。
吴斌代表主办单位致欢迎辞,指出此次国际学术研讨会的举办是学校“推进国际化进程”的重要举措之一。希望通过研讨会的召开,提升学校机械学科的国际化水平,加强与境外高水平团队、学者的深入合作。吴斌也向所有参会专家发出诚挚邀请,邀请参会专家团队成员及“智能机械”领域的专家学者、朋友来北京工业大学做客访问,共同为京津冀地区未来“智能机械”行业发展奉献集体智慧。
此次研讨会由北京工业大学无损与评价研究所负责策划,主题为“多学科交叉推动制造质量提升”,胡宁、捷克的Alexandr Stupakov博士、台北科技大学教授杨哲化、陈清祺,北京华欧世纪光电技术有限公司执行董事康增桥和北京工业大学教授刘秀成先后做大会主旨报告,内容包括大量客制化先进3D打印技术、高低温制造过程的超声监测技术、材料微损伤的非线性兰姆波技术,零部件性能和残余应力的微磁检测技术及应用等多个主题,与会代表积极参与交流,共同探讨“多学科交叉”和“无损检测技术”在推动制造质量提升中的关键作用和未来发展方向。
19日,研讨会设立了“关键零部件力学性能的电磁无损检测”和“智能制造装备产业发展论坛”2个分会场。“关键零部件力学性能的电磁无损检测”分会场邀请到电子科技大学教授高斌、南京航空航天大学教授王平、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教授刘彤、中国矿业大学教授范孟豹、首钢技术研究院高级工程师王林、西安建筑科技大学教授时朋朋等做特邀主题报告,大家交流深入,都提出应积极推动电磁无损检测技术在关键零部件制造质量控制中发挥保障作用。
智能制造装备产业发展论坛邀请到河北工业大学教授杨伟东、北京工业大学机电学院教授刘赵淼、华南理工大学机械制造工程系教授谢晋、北京工业大学机电学院教授张雷雨等多名高校教授,以及多家智能制造领域的知名企业家,从产学研用角度为京津冀智能制造装备产业发展献言建策,为国家制造强国战略《中国制造2025》的全面推进实施贡献一份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