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都市报 > 科技 > 智能 >

《中国粮的奇迹》第二集 | 人工智能、大数据运算、农业智能化……科技助力中国粮

发布时间:2019-11-19 21:02来源: 网络整理

《中国粮的奇迹》第二集聚焦科技助力中国粮食产量不断提升,如今,全国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超过了69%,人工智能、大数据运算、农业智能化,一个个颠覆性技术正在为农业的生产方式带来改变,从看天吃饭到知天而作,70年来,农业科技水平的不断提高,这田间耕种巨变的背后,是农业科技的深刻变革,是中国智慧不断创造中国粮的生产奇迹。

2019年6月,一位90岁的老人和一段略带湖南口音的英文致辞在网络走红,一天的时间,播放量超过2000万人次。

早在四十年前,他就解决了两亿人的吃饭问题。

袁隆平,他让世界知道了中国水稻的科研实力。

几十年来,在这些农业科学家共同努力下,新品种、新机械层出不穷。从超级稻到紧凑型玉米,从无人植保机到果菜收获机,从看天吃饭到知天而作,70年来,农业科技水平的不断提高,让人多地少的中国在自己的碗里装满了中国粮。

藏粮于技,泱泱大国的农田里,亿万农民以科技为画笔,不断书写着农业新画卷。

揭开中国农业档案库神秘面纱:43.5万份芯片在哪里?

清早,张凯和陈四胜要把一批小麦种子,放进走廊尽头的国家作物种质库。

工作人员需要穿上特制加厚的防寒服,才能进入库的“心脏”。

种质库很像一个巨型冰箱,始终维持在零下18℃。低温之下,种子的代谢变得缓慢,种子可以保存五十年以上。

农作物的种质资源是一个国家的关键性战略资源,谁占有的种质资源越丰富,谁的基因开发潜力就越大。放眼世界,每个农业强国都需要拥有强大的种质库,才能在全球站稳脚跟。

国家作物种质库就像一个保险柜,需要的时候,通过科技手段,种子随时都可以被唤醒、激活。

古老职业新模样,你想不到的中国麦客!

盛夏七月,内蒙古巴彦淖尔开镰节,拉开了河套麦收的序幕。

一场麦收大战即将拉开,来自河南、河北、甘肃的农机队伍不断从各路集结。

《中国粮的奇迹》第二集 | 人工智能、大数据运算、农业智能化……科技助力中国粮

麦浪滚滚,机声隆隆。

一台联合收割机一天至少可以收割100亩。

每年全国都有30多万台收割机参与跨区作业,从黄淮平原到华北平原,再到黄土高原,收割机大军随着小麦的渐次成熟迁徙。这一持续了二十三年的大规模自发性行动,是中国农民在生产实践中的伟大创造。

新中国成立时,中国农业机械化从零起步,但今天,中国已成为世界第一农机制造和使用大国。

不是电影!不是科幻!中国农民在这样种地!

大湾村的这片番茄地里,一台拖拉机正在田间缓缓行驶。

拖拉机走过的地方,一卷卷崭新的农用薄膜整齐并行,拉出三条平行的透明带,肉眼几乎看不出有任何偏差。

《中国粮的奇迹》第二集 | 人工智能、大数据运算、农业智能化……科技助力中国粮

完成精准操作的,并不是驾驶技术老到的师傅,驾驶室里也空无一人。

自动导航辅助驾驶和作业系统,就是让铺膜机能无人驾驶、不分昼夜全天干活的核心。

挖土不用锹,割麦不弯腰,中国农民曾经的梦想已经成为现实。

在新疆,一排远程遥控的无人采棉机正在秋收,一小时收获60亩,这比过去人工采棉效率提高了上千倍。

在北大荒,北斗导航让几台无人深松机有秩序地工作,为春耕做好准备。

农田里的新科技,正助力农民增产增收。

农田里面有科技,无人机?那仅仅是开始!

娄强家的六十多亩玉米地今天喷药,他和老伴早早地就赶到地里。

郭永肖是这次植保飞防任务的主力,年纪轻轻的她,飞防足迹几乎遍布大半个中国。

《中国粮的奇迹》第二集 | 人工智能、大数据运算、农业智能化……科技助力中国粮

植保就是虫口夺粮,地里的幼虫正在啃食庄稼,再不防治,这片玉米地将减产一半。一场农田保卫战,即将打响……

无人机一次可装10升农药,距离玉米1.5~2米的高度飞行,在下压风场的作用下,它能将药液细密均匀地喷洒在玉米的叶片和茎秆上。

50秒左右就能喷完一亩地,不到一个小时,就完成了娄强老两口过去一周的工作。

今天的中国,人工智能、大数据运算,农业机械的智能化时代已经开启。

从靠天吃饭到知天而做,预知未来,不是梦!

北京的写字楼里,几个年轻人正在跟900多公里外的一场暴风雨抢时间,远程遥控吉林农田,一次计划外的秋收。

《中国粮的奇迹》第二集 | 人工智能、大数据运算、农业智能化……科技助力中国粮

卫星云图上出现了台风云团,会直接影响吉林松原长岭县的苜蓿种植地,那里有几千亩苜蓿还没收获。

北京的张弓在信息平台上,向吉林的李文举发出了降雨预警。

李文举接到预警时,长岭的天气看起来依然晴好,但他相信张弓他们的判断,原计划在第二天才进行的收获,被他紧急改为当天夜里。

实时的云团动态,前后三小时的预判,一切都在精准的大数据计算之下。

5G放牛,物联网时代,农业居然可以工厂化!

班玛初一家,有三百多头牦牛,每天需要有人在草原上看管。

《中国粮的奇迹》第二集 | 人工智能、大数据运算、农业智能化……科技助力中国粮

今天,5G应用测试团队带来了一项新技术,可以装在牦牛身上的移动设备。大草原上,一场5G商业应用的安装调试正在进行。

2018年,中国开启12个省份的5G应用测试,四川阿坝就在其中。几十年前,这片偏远的高原连电话都打不通,但现在却可以利用5G技术放牛。

如果说4G是修一条路,那么5G就是造一座城。未来,5G技术不仅能覆盖大城市,还将给中国农业带来深刻的变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