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大伟的淘宝店 除了大家都在抢的水果生鲜,
发布时间:2019-05-22 10:13来源: 未知
有关人工智能的任何变化都能让人心潮澎湃。
从1956年人工智能概念诞生开始,虽然距大规模应用还有一定距离,但在某些细分领域还是取得了突破性发展。比如说无人汽车、AI医疗、智能家居等行业,这些足以给人们的生活带来翻天覆地的变化。现如今,AI已经渗透到农业领域了。
2019年4月22日,京东数字科技副总裁傅彤在“2019年经贸热点论坛”上提到企业“AI养猪”的最新成果,目前企业可以把生猪出栏时间缩短5-8天,把每头猪的饲养成本降低80元,而若是将成果推广到整个中国的养猪业,每年可以节约行业成本至少500亿元,这仅是智慧农业中企业众多技术成果的其中一项。
另一组公开数据显示,发展AI技术的农业科技创业公司通过研发新技术,使得农作物用水量减少了95%,而农业用地上的产量增加了100倍。
AI技术的不断发展,让机器的数据算法分析愈加精准,这能为现代农业提供精准度更高的养殖、培育方案。也正因如此,智慧农业领域的资本也逐渐火热。
点燃智慧农业的三把火:巨头、独角兽与政策
虽然现今国内人工智能行业看起来一片繁荣,已经开始向农业领域发展,但这背后却经历了漫长的发展时期,并且国内整个人工智能领域还有着“BAT为开荒者,独角兽企业为手工匠人”的特点。
先是由资本、技术相对强大的BAT对行业进行“降级”,
他们以自身业务积攒的大量数据资源和计算资源并以此为基础,并依靠强大的人才团队与丰厚的资本做燃料,推动AI在中国的平台化发展,大幅降低AI研发、使用的门槛。
然后,是如同旷视、商汤这样的独角兽企业为智慧农业“添砖加瓦”。
他们与巨头们相比,在AI方面有更强的专注性,能在如机器人翻译、人脸识别领域方面领先巨头许多,并且通过对同源技术进行开发,企业能打造更多的版本,推动AI裂变,因此被称为智慧农业的“手工匠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