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脸识别、智能充电……赵家花园2年建成6个智能
发布时间:2019-11-13 06:53来源: 网络整理原标题: 让小区电瓶车都从楼道里出来
“以前差不多整栋楼的电瓶车都在抢一楼楼道那点空间。早上一大早,就有邻居推车子发出的碰撞声。如果车被别人的车拦住了,那就得骂上一阵子,很吵,我受够了。”家住普陀区宜川路街道赵家花园某栋一楼的顾女士说到以前楼道停车的情景,仍是感触很深。
不过,现在好了,大多数楼道里没有电瓶车、自行车了,干干净净。小区新建的智能化非机动车停车库,让那些以前停在楼道里的非机动车有了更好的去处。
赵家花园小区物业公司经理张志成告诉记者,为了破解居民在小区楼道堆物、违规停车难题,居委会、业委会和物业公司响应“智联社区”建设,由物业公司出资约210万元,用2年时间建了6个带人脸识别的智能化停车库。
一楼楼道10辆车抢位
顾女士在赵家花园住了近30年。从楼栋大门进去,一楼最里面就是她家。顾女士说,以前开门见楼梯,眼前是杂物,有限的空间被各家各户的“破烂玩意”塞满,让她感到很压抑。
后来相关部门来整治,将杂物处理掉了。不久,楼梯下面那点空间,又被自行车、残疾人车和电瓶车占领。
“通常是谁先到谁先停,没位置了,就挨着楼梯放。我进进出出,都要侧着身子。”顾女士回想当时的场景说,脚下头上都是电线,充电插头从一楼人家的窗户里拉出来,从二楼甚至更高楼层人家门前的楼梯边垂下来。
顾女士很担心电瓶车会自燃引发火灾。特别是晚上,她想起门外那些拖着电线的车就提心吊胆。
顾女士告诉记者,她家门外通常停着6辆电瓶车,2大4小,还塞了4辆旧自行车。“我们这个单元6层24户,至少一半人家有电瓶车。我家也有,也停在那里。时间长了,大家都形成默契,好像那个位置就是谁家的,不争不抢。偶尔有人打破这种默契,抢了人家的车位,那就要吵架了。”
每天清早,都有邻居来取电瓶车,声音很响,有时候因为车被后面的车挡住,出不来,还会伴随着高分贝的骂声。“门口停那么多车,很影响我们的生活。”顾女士说,吵闹是一方面,担心自燃起火更是关键,还有,车和杂物堆在那里,不方便打扫卫生。“最重要的问题是,大家为争夺楼道那点空间,经常争争吵吵,影响邻里和睦。”
24小时存取,刷脸进门
业主张先生家里的电瓶车,此前也是停在一楼过道里,后来,智能化车库建好了,他跟顾女士一样,早早地到物业公司定好一个车位,不再把车停在过道里。
谈起当初停车的难处,张先生说:“在进行智能化改造之前,小区车库是有人值守的,每天早上5点开门,晚上11点半关门。回家晚了,就没有办法停进去。虽然每月只收12元,但是不能充电。当然,从家门口骑车出去,比从车库里取了车再出去,更方便。”
不过,现在楼道里不让停车了,车库里有个停车位还是很方便。特别是车库智能化改造后,24小时自动存取,刷脸进门,没有障碍。刷卡充电,费用也不高。“现在,把车停在车库里,清净了,省心了。”张先生说。
智能化车库使用率高
小区居委会书记周文捷告诉记者,由于老旧小区楼道里非常拥挤,居民们不仅仅在楼道里停车,甚至在里面烧饭,导致整个居民楼存在安全隐患。
普陀区提出创建“智联社区”之后,街道和居委会就跟小区业委会和物业公司协调,拆除一个老停车棚,增加其他停车库的面积,由物业公司出经费,在赵家花园建智能非机动车停车库。
“2017年,我们第一个智能化非机动车停车库建成,在全市是第一家。”周文捷说,目前,车库使用率很高,居民很满意,基本上消除了楼道里的安全隐患。
日前,上海西部集团中山物业公司赵家花园管理处张志成经理带着记者参观了的智能化停车库。
车库在小区进门处的左右两侧。张经理刚走到门口,刷着绿色保护漆的车库大门缓缓打开。张经理指着门头上的摄像头说,这个摄像头不仅能起到实时监控的作用,还带人脸识别功能。目前有9成业主的人脸信息已经扫描录入。张经理晃着手里一张白色的门卡说:“这是一张业主服务卡,不能人脸识别的业主,可以刷卡进入车库。”
车库里,每个停车位的墙上,都安装了智能电源控制器。“车主刷一次卡,收费1元,充电3小时。一般车辆连续刷两次卡,充电6小时就足够了。时间一到,就自动断电,从而避免了电瓶过度充电导致的风险。”张经理说,这套智能充电装置还有个好处,就是当车辆电瓶不好了,或者老旧了,就不充电了。这样可以预防车辆因充电自燃的事故。
非机动车失窃率为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