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都市报 > 科技 > 智能 >

“银行科技发展奖”折射一场“静悄悄的革命”

发布时间:2019-11-12 05:18来源: 网络整理

  银行核心系统改造是一项巨大的系统工程。在经历了电子化、区域互联、数据大集中等多个阶段的迭代后,银行业开始尝试向“互联网+数据”驱动转型。如今,构建“云”概念的信息系统架构已成为新的行业趋势。

  中后台架构的开放变革正在推动着银行商业价值链和产品价值链向外扩展延伸,深刻改变金融服务供给模式,重塑银行业的生态和竞争格局。

  如何从安全态势管理层面规避风险,推动业务发展,有效提升各类系统的安全性,更好地保护银行及客户信息安全和资金安全,已成为银行业信息技术系统建设及技术发展的一个重要课题。从此次获奖项目来看,银行业正深练内功,推动智能化安全体系建设再上台阶。

  本报记者 杜冰

  从上世纪“一把算盘、一支笔”的手工操作,到业务处理自动化、金融服务网络化和经营管理信息化,一场发生在银行中后台的“静悄悄的革命”,为我国银行业转型铺就了强大的信息科技基础。

  如今,金融科技浪潮正推动着这场“静悄悄的革命”加速前行,这从央行此前发布的“2018年度银行科技发展奖”获奖名单中可见一斑:此次评选共评定161个获奖项目,涉及70余家申报单位。其中,政策性银行、六大行、股份行、城商行、农商行、民营银行等银行业金融机构均列席其中,银行业信息技术架构转型全面铺开,且智能化、开放化趋势更为明朗。

  由科技引领的这场变革才刚刚开始。数字化时代下,银行业正行进在通过转型升级以适应客户需求的高速路上,打造“无所不在的金融服务”成为未来银行的重要版图,而强大的信息技术架构支撑将成为推动这一转型过程的“核动力”。

  架构转型进入“云”时代

  银行核心系统改造是一项巨大的系统工程。多年来,我国银行业投入大量的时间、人力及财力用于银行的信息系统建设,在经历了电子化、区域互联、数据大集中等多个阶段的迭代后,银行业开始尝试向“互联网+数据”驱动转型。如今,构建“云”概念的信息系统架构已成为新的行业趋势。

  作为国内银行业信息化建设的佼佼者,工行架构转型的足迹清晰地呈现了这一变化。早在20年前,工行通过实施“9991工程”,实现了全行数据大集中和集约化运营,开创了国内金融界建设超大规模数据中心的先河;2014年率先完成“两地三中心”工程,实现了从传统灾备恢复模式向双中心并行运行的业务连续模式转型,实现了数据中心运维管理的一体化。上述两项工程均获得了央行评定的“银行科技发展特等奖”。

  转眼至今,工行IT架构转型持续向纵深推进,荣获此次评选一等奖的“金融云建设项目”,再次实现了国有大型银行IT架构的历史性突破。对此,工行相关负责人在接受《金融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该项目创新运用了业界主流开源技术,实现了超大规模资源池化管理和秒级弹性伸缩,自动化、可视化、智能化的运维,以及多层次的安全及高可用保障,有效地支撑了高并发、大容量业务的开展。”

  简单来说,其重要突破在于实现了“既能跑得快,又能跑得稳”,这一点从两项数据变化来看更为直观:该行系统环境部署从2至3周缩短到30至40分钟;在应对双十一、纪念币预约等爆发性增长业务中,系统扩容时间可由几十分钟缩短至秒级。

  同获一等奖的中行“中银大脑”工程项目是IT架构智能化转型的又一重要代表。通过实施基于人工智能技术的“中银大脑”项目,中行打造了嵌入全流程、覆盖全渠道、支持多场景、激发新动能的集团企业级人工智能平台。

  “‘中银大脑’实现了银行对客户全息画像的实时感知,支持个性化服务的精准触达,构建了智能营销体系,增强了端到端的风险控制能力,丰富了智能化运维手段。”中行相关负责人在接受《金融时报》记者采访时介绍,这一项目已申报64项相关技术专利。

  IT架构转型的成效作用在银行业务前端,带来的是“极智”的客户体验。中行提供的数据显示,在“中银大脑”项目实施后,该行手机银行交易额同比提升83%,人脸识别比对达到2.5亿次,智能产品推荐成交额逾200亿元,量化交易额逾2000亿元,量化报价能力追平国际水平;拦截疑似交易百亿元,避免客户损失数千万元,智能监控指标项100万个,漏报率降低35%,误报率降低63%。

  开放互联打造行业新生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