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都市报 > 科技 > 智能 >

贵阳:普及人工智能教育进行时

发布时间:2019-11-11 10:23来源: 网络整理

贵阳:普及人工智能教育进行时

贵阳市实验小学杨文刚老师正在上《我认识你——人脸认别技术的运用》课。资料图片

  近日,来自贵阳市各区县市的近百名小学“人工智能与大数据”的授课教师齐聚在贵阳市实验小学。他们此行的目的是观摩贵阳市实验小学杨文刚和尚义路小学韩秀芬老师的“人工智能与大数据”公开课。

  与此同时,在贵阳三中、贵阳六中分别也进行着两堂公开课,内容不仅有人工智能编程,还有机器学习、人工神经网络、大数据的特征与实际应用等。

  “之所以要组织这样的公开课,其目的就是为了检验、展示‘人工智能与大数据’开课一年来所取得的成绩,为下一步更好普及工作提供经验。”贵阳市教育科学研究所所长赵兵说。

  在当天上午举行的“贵阳市‘人工智能与大数据’课程建设阶段成果研讨会”上,清华大学计算机系教授、人工智能研究院视觉智能研究中心主任邓志东评价:“在开发人工智能与大数据的地方教材上,贵阳实施的这一举措,可以说走在了全国的前列。”

  作为西部地区的一个内陆城市,贵阳如何在人工智能与大数据普及教育上开展得有声有色?记者就此进行了采访。

  普及教育

  核心素养融合

  “你是李欣然!”面对电脑的摄像头,同学们编的程序准确地说出了她的名字。

  这是贵阳市实验小学五(4)班“人工智能与大数据”公开课上的一个场景。当电脑把李欣然的名字叫出来时,全班同学的好奇心都被调动了起来。

  如果能识别你是谁,那能不能做一个“人脸签到机”呢?孩子们跃跃欲试,但是这并不容易,教室里继而响起了一片“识别不成功”的提示语,这是人工智能在用人声报告错误。终于有一个小组成功了,孩子们兴奋地举手欢呼:我也能做出高科技产品了!

  2017年8月,贵阳市教育局响应《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规划的通知》文件精神,结合贵阳市“中国数谷”战略目标要求,启动了“人工智能与大数据”课程开发项目。

  但项目刚一启动便遇到难题:这样的前沿科技课程,是选择精英培养模式,还是选择普惠百姓的普及教育模式?是开展碎片化活动,还是实施系统性的教育?面对多种选择,特别是想到省里正致力发展的大数据产业,贵阳市教育局决定以普及教育为原则,科技素养与素质教育并举,把自主探究、创新实践、责任担当、国家认同等核心素养融合在应用案例中。

  于是,贵阳市教育局一方面组织专家编写教材,一方面着手在全市范围内推动该项目。经过近一年的反复论证与完善,2018年9月,由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出版发行的《“人工智能与大数据”小初高(试用本)》先后于2018年的秋季学期和2019年的春季学期发送到全市6区3县1市1073所学校的学生手中。

  贵阳市教育局还发布《关于统一执行国家和省课程计划的补充通知》,规定小学四年级和初中八年级在地方课程与学校课程中安排20课时,高中二年级在机动课时中安排20课时用于“人工智能与大数据”地方课程;在市内建立3所基地学校和1所实验学校,并配备了专职教研员。

  在基地学校贵阳市尚义路小学,记者看到学校已经建成云教室、创客空间、电子图书馆,实现了班班通,学校办公室也用起了云电脑,人工智能与大数据气氛弥漫在整个校园。“当下,我们已经从计算机时代迈入了大数据时代,从小学就开始普及人工智能与大数据教育,能对学生的未来增加更多的可能。”尚义路小学校长覃弘说。

  课程接地气

  师生反映“很过瘾”

  翻看由贵阳市教育局与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合众美华教育共同编写的地方性教材“人工智能与大数据”,可以说地域特色明显。

  “给我们大数据画个‘像’!”“身边的大数据——中国天眼!”小学、初中和高中版的“人工智能与大数据”教材,均以贵阳建设智能城市为案例,分别介绍了天河潭景区的人工智能导游“小美”、贵阳“天网”在抓捕犯罪嫌疑人和逃犯方面的突破。课程内容与贵州贵阳的实际相结合,让孩子们感觉课程更接地气。

  参与教材内容编写的梅锋博士说:“既然是普及课,那教科书的内容就必须深入浅出,还得兼顾地方性和趣味性,所以教材和课件里大量使用了视频、动画、游戏、实践活动,几乎都选用贵州、贵阳本地的案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