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智能助力“城市血管”疏通
发布时间:2019-11-10 09:33来源: 网络整理施工人员介绍老旧沟道改造过程 西安报业全媒体记者 张宇明 摄
地下综合管廊改造是“城市血管”的“疏通术”,关乎城市正常运行和市民正常生活。11月8日,在西咸新区的一处地下电力管廊改造施工现场,国内首个带电运行人工智能电力管廊改建项目彰显了硬科技的力量。
国内首个带电运行的
电力管廊改造工程
如何确保地下综合管廊改造的科学性和有效性,尤其是保证能在不断电断水的情况下开展施工,有效解决长期围挡、马路“拉链”和科学维护等,是长期困扰国内地下综合管廊改造的技术难题。
8日上午,记者从国网西咸新区供电公司了解到,由该公司承建的西咸沣西仁义变送出电缆沟改造工程正在顺利施工建设中,该工程起自西咸仁义变电口终至世纪大道,全长1.17公里,是国内首个带电运行的电力管廊改造工程。自2019年4月份开工以来,因为使用了大量的硬科技技术,施工过程中从未停电施工,未发生因施工影响群众正常用电的事故。
随着社会经济发展和群众生活不断提升,原电缆沟道设计容量已不能满足使用,负荷进一步增加也会造成电力设施的安全运行隐患。此次电缆沟道的改造提升项目,因为涉及电缆负荷量较大,是保障周围居民正常生活用电的重要线路。如何既保障拆建顺利进展,又不影响群众生活,同时还能通过科技手段提升改造全周期的运维效率,成了此工程的首要考虑因素。
在该工程施工项目招标中,来自中科院西安光机所中科创星投资孵化企业陕西瑞海工程智慧数据科技有限公司的人工智能电力管廊改造方案脱颖而出。据了解,在此次施工中瑞海科技结合机器视觉、前端感知、边缘计算、大数据、无人交互等前沿硬科技技术方面的研发和积累,制定了一套搭载人工智能技术的地下综合管廊改造的整体解决方案,可以在不断电的情况下科学施工,既节省了施工成本,又保障了施工效率和施工质量,尤其是在后期系统科学运维方面优势明显。
叠加应用多项
领先国内的人工智能技术
据瑞海科技创始人吴宁海介绍,此次拆改新建的管廊中,铺设着30多条10千伏的高压电缆,要在不断电的情况下完成管廊的扩建、混凝土浇筑,以及电缆的分层架设难度和危险可想而知。
因此在改造过程中,瑞海科技在施工过程中将整个各项技术进行标准化、模块化建设,大到电缆架设、小到施工人员进场是否佩戴安全帽,是否着工装都能被现场的监控视频捕捉到。为了应对复杂管廊的情况,项目组还发明了移动视频机器人,充一次电可以巡检10公里的复杂管廊。施工现场,记者看到经过改造的管廊能同时容多人进去抢修施工,原先散放在地上的高压电缆也都被架设在相应的架子上,做了标识化处理。西咸新区供电公司运维检修部副主任刘超说:“本次工程是西咸新区供电公司在人工智能技术应用于电力管廊改造方面的首先尝试,经过改造的管廊不仅能容纳多人进去抢修,还能准确找到故障点。目前,通过一个工期内的成熟应用和验证,未来有望在西咸其他区域进行复制推广,进而为整个国家泛在电力物联网发展提供可借鉴的技术方案。”
据了解,目前这套方案已经获得了来自青海、浙江、广东等地电网企业的合作意向,西安硬科技经验将有望在全国复制。
西安报业全媒体记者 张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