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都市报 > 科技 > 智能 >

云端建起“数字工厂” 管理引入人工智能

发布时间:2019-11-07 22:27来源: 网络整理

p3 (2).jpg

▲这家工厂每年生产千万双鞋面,员工只需传统工厂的三分之一。

p4.jpg

▲AGV小车(搬运机器人)正在等着“搭乘电梯”。

近10年来,受要素成本影响,大型制鞋企业逐渐迁离珠三角,中山辰元纺织科技有限公司(下简称“辰元”)却在2014年成立并逆势而行。近日,该公司以评审分数第一的成绩成为“中山市2020年省级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专项资金工业互联网标杆示范项目”入库企业。

据了解,辰元为某全球品牌最潮的“编织鞋”提供鞋面纺织布料,订单稳定增长。制鞋业在传统观念中是劳动密集型企业,为何这家工厂能够成为互联网应用标杆?带着问题,记者近日走进这家工厂。从入门的AI安防开始,这家公司就体现出跟同行的差异,逐渐成型的智慧工厂,是辰元在竞争中跑在前端的秘诀。在“工业互联网”风口上,辰元踏上了一条新赛道,也给其他传统制造业带来了新的启发。

1.云端建起“数字工厂”

还没有进入工厂大门,监控室里的AI系统已将陌生人的脸识别出来,并报告安保人员。这就是辰元启动的AI人脸识别系统。

辰元智慧工厂项目负责人廖志文告诉记者,AI安防是去年新增项目。因为工厂服务的企业(品牌)对知识产权保护非常严格,因此智慧工厂建设当中,安防细节也是重要组成。从此,员工“刷脸”进入工作区域,告别手持“厂牌”验证时代。

近日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公布的信息显示,辰元的“智能生产及仓储云端技术改造项目”入选“工业企业工业互联网应用标杆”领域示范项目。制鞋业在传统观念中是劳动密集型企业,为何这家工厂能够成为互联网应用标杆?

听到提问,廖志文道出缘由。辰元成立前是传统制鞋工厂,2014年建厂后靠客户订单站稳脚跟,2016年筹建新厂,明确智慧工厂的方向。建厂时,先规划建设全厂区光纤及4G网络,实体厂房搭建时引入自动化设备。

如今,辰元已在私有云端上建起“数字工厂”,工厂端通过手机等移动端,就可对自身及上下游相关实时生产信息一目了然。上游供应商也可登录B2B系统进行订单管理,透过APS系统实时掌握工厂生产对进料的需求,避免需要送料时脱节或缺货。下游客户通过云平台,可看到自己整个订单从排产、进料、生产、检验结果及报告、入库等实时过程,可安心安排后续的流程。机器运行维护因依托大数据,也变得可提前预判。

廖志文总结道,过去传统制造因缺乏“大数据”支撑,生产协同性不强,个别环节“脱节”影响整体效率。如今信息化与自动化同步后,大家(上中下游)在同一个频道上实现沟通,加快了生产效率,减少了库存浪费。

2.让人做更有价值的事情

在线下,智慧生产同步开展。跟随廖志文走进车间,仅在配料和生产车间看到相对较多的员工。这家工厂每年生产千万双鞋面,员工只需传统工厂的三分之一。在人员较多的纺织车间,超400台自动化设备正在运转,车间连同管理人员仅50名,每位员工最多可管理10台机器。“你看,这是员工佩戴的PDA设备,当某台机器需要上料或出现故障时,会发出信号,工作人员通过PDA设备可找到对应机器,解决问题。”他边走边介绍。车间绿色生产宣传片中播出员工获奖照片,一名女工因提出线头改进方案获采纳得到5000元的奖励。

AGV小车(搬运机器人)成为这里日常的“搬运工”。AGV小车会自己搭乘专用电梯,运送货物。在一楼仓储区前往三楼生产车间的“AGV专用电梯”口,一辆AGV小车拉着几大筐配好的线料,正在“等”电梯;当下来的电梯门打开时,另一辆AGV小车拉着几个空筐子出来。这时,等待的小车却不急着上电梯,而是等着电梯再上去“拉”完另一批货物下来才上去。AGV小车怎样判断谁先上还是谁先下呢?廖志文说,答案就在私有云的“大脑(跨系统智能整合平台)”里。智能化也帮助工厂实现细节管理。如仓储区里设红外感应,避免夜间充电AGV小车电池着火酿成事故。

智慧工厂并非等于没有员工,而是如何分配人与机器的角色。廖志文表示,刚开始开展智能化改造时,员工有抵抗情绪,担心日后没工作。“必须倡导员工去做更人性化的工作,而不是像机器重复劳动。”他说。因此,工厂鼓励员工参与智能化工艺改造等,对被采纳意见的员工给予表彰。

3.搭建平台影响更多同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