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都市报 > 科技 > 智能 >

南宁市交通不断发展 走向信息化、智能化

发布时间:2019-11-04 10:45来源: 网络整理

广西新闻网记者 胡瑞阳

南宁市交通不断发展 走向信息化、智能化

上世纪80年代的南宁交通指挥台。南宁交警 供图。

南宁市交通不断发展 走向信息化、智能化

1988年,在南宁市民族大道等道路上反光标志牌。南宁交警 供图

从红绿旗到交通信号灯、从水泥柱到绿化带隔离栏、交通标志牌和标线从无到越来越美观、交通走向信息化、智能化......70年来,南宁市交通管理随着时代的发展、科技的应用、管理方式的改变发生着巨大的变化。

时光荏苒,记忆永存。曾经编写了《南宁市公安道路交通管理志》的退休民警陆益生,从警40余年,曾任原交警支队设施大队大队长,向记者讲述了他亲历南宁市的城市交通发展的每一步。

从手挥动的交通棒到自动化的交通信号灯

“交通指挥信号灯只有红、绿两种,都是找五金铺面的工人用手工加工,灯罩则以玻璃厂加工的红、黄、绿玻璃,使用普通罗口灯泡,灯泡寿命不长,10多天就得坏了,进行维修。”1970年,陆益生进入警队时,整个南宁路口的交通信号灯已经是红、黄、绿国际通用的三色,相比于之前的手势、交通棒以及红绿旗已经是很大的进步。

1981年,由民警李若宁自行研制的“单点定周期自动信号机”在全市得到应用。自此,初步解放了警力,民警可以走出岗亭,配合自动交通信号灯管理疏导路口路段上的交通秩序,纠正各种交通违章。

1994年开始利用西班牙政府贷款与西班牙圣科交通工程公司合作建设南宁市现代化交通管理系统。同时,新建和改建了一批路口交通信号灯,全部采用金属信号灯杆取代过去的水泥杆,信号灯电缆管线也由原来架空线改为地下铺设。

“现在多组信号灯的使用以及成片控制,极大地便利交通,方便市民出行。”陆益生说,1998年初,系统基本建设完成,引进的交通信号机在市区36个信号灯路口正式运行,南宁市区内交通信号灯的信号控制开始进入多时段网络协调控制时代。

绿化带隔离栏美观化、标志牌标线规范化

“我们曾使用了铁管护栏、水泥墩护栏等人行道护栏,防止行人乱穿马路,也取得了一些效果。”陆益生介绍,1956年,南宁市在民生共和路口和七星南环共和路口安装有水泥柱拉铁索接连式的人行道护栏30多米。

陆益生认为,最好的护栏还是如今的绿化带隔离栏,既美化城市,减少城市行车造成的噪音和灰尘。至2004年底,南宁市区内已有40条(段)道路建设有车行道内的绿化交通分隔设施,总长达466797延米。

据《南宁市公安道路交通管理志》记载,解放前,南宁市道路交通中并没有设有交通标志牌和施划标线。1955年,南宁市区开始在主要街道开始使用交通标志牌和施划交通标线。至上世纪70年代后期,市区及郊区公路上的交通标志牌增至100多块。

当时的标志牌全部是用铁板制作的油漆牌,板面为黄色底、凸起的黑色图案、符号、文字,其中禁令标志增加凸起红边框红斜杠,标志杆为角钢,标志内容主要有警告、指示牌,在城郊接合部的道路上设有市区与郊区的分界牌。

1999年6月,国家质量技术监督局颁布了我国第二套《道路交通标志和标线》国家标准(GB5768-1999)。自此,南宁市辖区内的道路交通标线与标志一样,开始全面执行新的国家标准。

南宁市交通不断发展 走向信息化、智能化

现在南宁市路面上的反光标志牌。广西新闻网记者 胡瑞阳 摄

南宁市交通不断发展 走向信息化、智能化

遍布南宁各个街道的“电子警察”。广西新闻网记者 胡瑞阳 摄

南宁市交通不断发展 走向信息化、智能化

既实用又美观的绿化带隔离栏。广西新闻网记者 胡瑞阳 摄

南宁市交通不断发展 走向信息化、智能化

南宁交警推出“通道式查验”的网上预受理。网页截图

交通设施、管理走向信息化、智能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