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都市报 > 科技 > 智能 >

人工智能时代,哪三大能力真正对孩子有作用?

发布时间:2019-11-01 18:48来源: 网络整理

未来人工智会取代多少人类工作?各个专家的共识是:在未来的 10-20 年,随着机器学习快速发展,人工智能会在各个领域大面积使用,目前的重复性劳作、简单的脑力和体力劳动,未来交给人工智能去做的可能性是很大的。

具体有多少工作会被取代还说不清,白宫的报告给的数字是 47%,麦肯锡的报告估计是 49%,Siri 的创始人之一 Norman Winarsky 估计的数字是 70%。即便按最低估计,也有近一半工作受到威胁,不可谓不严重。

小说《北京折叠》预测了机器人取代人类劳动造成的社会影响,但是这篇小说是 2013 年写的,并未完全预测到技术发展的方向。当时以为受冲击最大的是底层劳动力,但实际上,按照目前的技术趋势看,反而是初级和中级白领工作最容易被取代。

底层劳动力只有工厂工人容易被取代,服务业底层劳动力反而很难被取代,因为机器人的灵活性不如人,非标准工作环境会让机器人无所适从。但是相对而言,很多白领工作因为工作环境简单、工作内容重复、基本上是与数据和文档打交道的工作,很适合人工智能操作。可以说未来只要是标准化重复性工作,多数都可以交给人工智能来做。

我们该怎样让自己和孩子做好准备呢?未来我们该何去何从?

我们需要与人工智能相处的能力、与人相处的能力和超越人工智能的能力。

人工智能时代,哪三大能力真正对孩子有作用?

1、与人工智能相处的能力

第一种能力,是围绕人工智能发展产生出的需求,这一个领域要求人能理解人工智能、 改进或发展人工智能,或者至少能够与人工智能工具和谐相处,并利用工具做事,正如今天,我们可以借助移动互联网发展自己的事业版图。

与智能世界相处,基础思维能力仍然是重要的。

任何时代都需要学习。按部就班的基础教育并不差。实际上今天孩子的学习环境中,从小打下语文和数学基础,是很好的设置。智能时代知识技术更新很快,需要的是不断自我学习的能力,让自身更新的速度与时代匹配。而自我学习能力,最需要的是良好的自主阅读能力、抽象思维能力、自我反思能力。阅读和数学抽象思维不是人类本能,必须系统化教育打好基础。

对语言、数学的理解需要更重视基础思维,而并非简单记住解题技巧。学习语文、数学,不是学习背诵和计算,而是要理解语言表达的内涵,抽象思维的逻辑。人工智能程序的基础仍然是语言概念表达和数学逻辑思维。

人工智能时代,哪三大能力真正对孩子有作用?

2、与人相处的能力

第二种能力,是人际沟通领域的需求。在未来很长一段时间,人与人沟通交流仍然是不可取代的一方面。即使人工智能进一步大力发展,它们理解人类世界和人类心思仍然有较多差距,因而不可能完全替代人际沟通。尤其人工智能接管大量基础单一型工作之后,人与人沟通会是需求更广的领域,剩下的绝大多数职位和需求可能都集中在需要人与人大量沟通协作的版块。

想要跟得上智能时代发展,与人沟通的能力会变得越来越重要。

我们可以想象,未来不可能再像过去一样,一份工作可以一成不变地做一辈子。标准化工作都容易被机器自动化,而非标准化工作,一般都意味着大量不确定性,需要不断磨合、 团队协作、沟通、修改、随机应变、相互妥协。例如,一个节目摄制组,一些形成惯例的机位摄制可能可以自动化运行,一些基础脚本和服务工作可以每期交给人工智能,但是每期节目仍然需要大量现场临时调整、与参与节目的嘉宾沟通、节目本身的创意沟通,人与人协作。未来在情感关怀与陪护、人的社交娱乐方面,也会有更多基于人心灵沟通的需求。

人工智能时代,哪三大能力真正对孩子有作用?

3、超越人工智能的能力

第三种能力,是未来更需求的关键性能力。也就是做那些人工智能难以做好的事情,给人工智能指引方向。第一类能力只是围绕人工智能工具做现有的事,而第三类能力是去开拓人工智能仍然难以做到的事。

那什么是人工智能做不到的能力?核心中的核心是两条:大局观(世界观)和创造力。

世界观是常识的升级,是我们对世界的全景认知。

目前,人工智能理解专业性问题已经非常出色,但综合性问题仍然让其非常困扰。围棋人工智能可以下围棋、医疗人工智能可以看病、金融人工智能可以投资、销售人工智能可以推销,然而没有人工智能可以用同一系统学会两个领域的事。它们可以从海量专业数据中总结规律,但是回答不出日常生活中的情境问题 —— 日常生活的问题总是涉及跨多个知识领域的综合常识。而我们人类,对此有天然的本能。我们能够建构整个世界的模型,把人放在大量背景知识组成的常识舞台上,对其行为加以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