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秘海信:给城市道路装"大脑" 领跑千亿元智能交
发布时间:2019-11-01 08:11来源: 网络整理 10月31日,在青岛举行第十四届中国智能交通年会上,海信以智能交通行引领者的形象出席。海信集团副总裁陈维强表示:海信从消费电子和家电产业起步稳步迈向高科技产业,在智能交通领域,市场业绩已经连续多年排名第一。
记者了解到,海信成为智能交通“隐形冠军”并非一日之功,背后是其对技术的痴迷以及二十年如一日扫地僧般的修炼。
“云脑”让无人驾驶更聪明
20多天前,无锡高架桥因为车辆超载发生坍塌,并造成3人死亡。很多人在唏嘘不已同时,也不禁发出疑问:超载车辆究竟需要怎样的监管?
“假套牌车、超载车辆,特别是无牌渣土车的上路给公共安全造成了极大危害,而且难以追溯,所以我们希望依靠智能的方式去识别出来。”谈及交管云脑安全监管功能的开发初衷,海信城市交通事业部总经理王雯雯如是说到。
2018年底,青岛市即墨区上线了基于“云脑”的集成指挥作战平台,依靠精准的图像分析技术,平台能够实时预警进行精准查缉,长期以来无牌车监管的难题得到了纾解。交管云脑的AI自动诊断还可以发掘时段划分不合理、绿信比分配不均衡等问题。
“交管云脑还打开了未来城市交通的想象空间”。王雯雯向《证券日报》记者透露,基于“云脑”的智能网联系统可以监测无人驾驶车辆是否按照预定路线行驶、是否有违法行为、并根据车流量以及信号灯状态给出合理行驶时速,这也将有助于无人驾驶尽快落地。目前,海信正在与长沙市交警支队展开车路协同应用领域测试。
王雯雯说,海信今年8月正式推出的升级版交管云脑更像一个城市交通的医生,既能根据大数据分析出城市交通病的病因,还能够给出最优的处置方案,以保障城市交通运行通畅。
有底气解决北京交通拥堵难题
领先行业的技术并非一蹴而就。智能交通的棋子,海信早在1998年就布下了,彼时,智能交通的概念在国内落地不过3年时间。
在信号机市场,十几年前市场还被国外巨头垄断,2002年海信着手研发针对中国道路交通特点的信号机,2005年一举击败国际巨头泰科、西门子,成功中标2008年北京奥运会交通项目。
“技术产品是我们的‘铁饭碗’。”陈维强说,骨子里流淌着“技术立企”的血液,海信坚信技术的力量,坚信进入每一个市场领域一定要有核心产品的沉淀,智能交通领域亦不例外。
2017年两会期间,有记者问海信集团董事长周厚健:“北京交通拥堵能解决吗?”周厚健坚定地回答说“能”,并向记者详细解释了海信在技术和经验方面积累的优势。
截至目前,海信已经参与21项交通领域国家、行业标准制定,25项技术成果达到国际领先或先进水平,不断自己在夯实智能交通领域的领军企业地位。
智能交通界的隐形冠军
“在智能交通领域,我们的产品和解决方案应用于全国129个城市,市场业绩连续多年排名第一。”陈维强在智能交通年会上的致辞中表示,海信已经从消费电子和家电产业起步稳步迈向高科技产业。
另据智能交通行业权威媒体ITS114发布的全国城市智能交通千万项目中标企业年度排名,海信以市场份额超过第二名近1倍的成绩登顶,这也是海信连续四年蝉联市场头名。
而在智能交通系统基础上形成的海信城市“云脑”平台,可将城市数据应用效率提升35%以上,颠覆了以往对城市级大数据粗放式的处理模式,引领行业向精细化、精准化、智能化的大数据应用前行。
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智能交通系统迎来旺盛的需求,前瞻研究院发布的数据显示:到2023年,智能交通行业市场规模有望超1300亿元。巨大的蛋糕也吸引了百度、高德、滴滴、阿里等各路玩家布局。
面对行业激烈的竞争,海信更多的则是显示出自信。“技术底盘越大,越难被颠覆。”陈维强表示,海信未来将建设“智慧应用”和“智能前端”两大生态,继续做AI+交通行业的引领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