柴天佑院士:从人类感知到智能决策,制造业智能化关键问题解读
发布时间:2019-10-25 10:22来源: 网络整理雷锋网按:工业互联网作为当下国内制造业转型升级的利器。制造流程如何转变?人工智能如何融入到工业互联网发展进程中?在这个过程中存在哪些机遇和挑战?
10月18日,在2019工业互联网全球峰会上,中国工程院院士、东北大学学术委员会主任、流程工业综合自动化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柴天佑发表了主题演讲《工业互联网与工业人工智能》,给出了这些工业互联网发展前期关键问题的答案。
以下为柴天佑院士演讲全文,雷锋网作了不改变原意的整理:
工业互联网发展初期存在的四个问题
首先简单回顾一下工业互联网发展现状。
美国的工业互联网主要做的工作是资产优化,为不同企业向服务型企业转型提供一个模式。
德国工业4.0也代表着工业互联网,他们当时以制造流程优化为目的,强调实现个性定制的高效化,为中小企业发展提供模板。
其实,工业互联网发展到今天,还存在一些问题:
第一,缺乏IT和OT技术融合。现在我们所采用的互联网技术,包括5G、边缘计算、云平台技术,和现在我们第三次工业革命形成的PLC、DCS管控系统,从硬件软件缺乏深度融合。
第二,缺乏在工业互联网环境下,制造业转型升级新模式和高质量发展研究。
第三,工业互联网缺乏与工业人工智能技术的深度融合。
第四,针对工业互联网实际落地,缺乏系统体系架构、功能体系、自主可控的核心关键技术与实施路径的深入研究,特别是缺乏智能制造系统的新一代硬件、软件和系统及关键核心技术。
跨企业工业互联网系统:从人类感知到智能决策
我们跨企业工业互联网应该如何走?下图给出了这一问题的答案。
跨企业的工业互联网系统包括「外网系统+跨行业智能化的软件平台+不同企业的信息化系统」,然后通过系统的安全机制将其进行互联。
跨企业工业互联网系统的主要目标功能包括:
第一,对企业的安全进行监控和预警;
第二,对企业能耗进行监测和预警;
第三,对企业环境检测和预警;
第四,对于不同的中小企业,通过大数据驱动,提高企业管理和决策智能化水平。
对于集团企业的工业互联网系统而言,系统包括「内网系统+集团企业智能化软件平台+企业内部各类自动化系统」,然后通过特殊的安全系统和机制实现互联。
这一系统主要目标功能包括:
第一,在大数据环境下,实现企业经营管理和决策的智能优化;
第二,实现制造业企业向服务型转型,即企业不再只是生产产品,同时还要对产品的售后服务,以及将来的产品维护、运维提供服务。
第三,实现供应商企业、供货商企业集成优化,使企业的经营决策既考虑到工况,又考虑到供应链,形成一个优化的决策。
那么,一个企业级系统将来如何发展?下图就反应了一个企业一定有生产制造性,原来是由计算机管控系统。
今天的情况下,因为计算机管控系统主要是为工业过程控制,工业过程的逻辑和回路控制、监控所搭建。随后又基于此,加入MES(制造执行系统)、ERP(企业资源计划管理系统)信息。
但是在这样的产业信息化过程中并没有考虑智能化的问题,也没有考虑到在工业大数据环境,要想将这些功能加强,必然要做以下工作:
第一,要做智能传感。现在的传感感知是靠人,这些感知如何通过智能传感、无线传输、边缘计算,去预测、优化决策、大数据监控,并向上接入工业云。
为什么需要工业云?工业过程的数据是变化,通过某一段数据训练的模型无法用到整个生产过程中,因而必须要做一个自适应的机器学习系统。再加入物联网技术,也就形成了现在的企业物联网+企业智能化软件平台。
对于这个系统而言,必须要考虑工业网络化系统安全,这是有特殊的安全要求的。这样,这个系统就实现了制造流程的全局化、个性制造流程化。
企业工业网络化系统的目的是执行定制化生产任务。当然,对于这样一个系统而言,必须要考虑工业网络化系统的安全,工业系统有其特殊的安全需要。
下面以一个制造流程的智能系统为例,来说明如何实现工业互联网的产业应用。如下图所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