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都市报 > 科技 > 智能 >

从老厂房到文创园 创新让这里变身智能“聚宝盆

发布时间:2019-10-16 05:38来源: 网络整理

  从老厂房到文创园

从老厂房到文创园 创新让这里变身智能“聚宝盆

  故事

  在朝阳区姚家园南路1号,有一座名为惠通时代广场的“网红”文创园区,这里没有钢筋水泥的建筑“丛林”,有的是被喻为“北京最美小山坡”的大片绿地和各种文艺范儿十足的小清新建筑,而园区中随处可见的老工业厂房遗迹不仅被打造成了充满年代感的创意景观,更以无声而醒目的方式提示着人们,这里在工业时代曾经辉煌过。

  如今,像这样的“工业遗存+文创园”模式正成为城市文化的新景观。遍布于京城各处的老厂房不仅见证了我国近现代工业文明和城市进程的发展,更是城市的“文化富矿”和“金山银山”。据北京市文化创意产业促进中心调研数据显示,截至目前,全市腾退老旧厂房已达242个。

  在“变身”后的老厂房中感受文创魅力、体验新型文化空间,正逐渐成为人们崭新的工作与生活方式。

  过往:园区曾聚集十余家工厂

  惠通时代广场的前身曾经是北京市民政局所属的平房福利工业园区,最鼎盛时期这里聚集了北京市天坛客车配件厂、北京市乌鸡精厂、北京市同元制药厂以及大宝日化等十几家工厂,园区中被大量保留并制作成创意景观的水塔、锅炉、集装箱等工业遗迹仿佛在向人们诉说这里曾经辉煌的历史。

  “我们厂是1989年成立的,那时候因为国家对福利企业有优惠政策,所以企业的产品都不愁销路”,大宝日化副厂长张志利是这里的“老人儿”,大学刚毕业第一次进入园区的时候,这里的“地大物博”让他至今难忘,“整个园区相当于40个足球场,周边除了村子就是荒地,到了晚上一片寂静,最多的就是流浪狗,有时候值夜班,想吃口热乎的烩面都要摸黑走到附近的村子里。”

  当年这些福利厂也曾有过辉煌的业绩。亚美日化副厂长夏政曾经是大宝日化的罐装车间主任。“上世纪90年代是福利厂效益最好的时期,几乎所有厂子的产品都畅销,我们大宝日化生产的洗涤灵、五洁粉在北京和外地都小有名气。”在夏政看来,虽然当时的园区硬件条件比较差,但很多被安置在这里工作的残疾人对工厂充满了感情,“大宝的生产一线岗位大部分都是聋哑人,大家很珍惜这份工作,觉得靠劳动挣钱特别光荣,大家一起经历了企业与园区的变革,这里的一草一木对我们来说有着特别的意义。”

  改造:“腾笼换鸟”注入新动能

  时间进入到2000年后,伴随着市场经济形势的变化,园区内福利厂的日子越来越艰难,包括乌鸡精厂、天坛客车厂等在内的一批工厂相继停产。时至今日,张志利都记得偌大的园区里,之前各自为营的企业一家家关闭的场景,“类似作坊式的生产模式,而且产品附加值低、人工成本高,包括大宝日化当时也受到很多合资以及国内一线液洗产品的冲击,做护肤品的亚美日化当年也面临品牌不强、产量不高、设备老化等严峻的生存压力。”

  转机发生在2009年,北京市民政工业总公司开始着手对园区内效益不好的企业进行土地腾退,采取“腾笼换鸟”的方式为园区注入新动能。

  惠通时代广场副总经理张雅彬此时第一次走进这座园区。“刚接手的时候,不少厂房都关停并转闲置了十几年,里边还有零散租户和临时宿舍,我们先把原来的棚子和库房拆除,腾出大部分的空间和绿地,对园区环境进行改造。”张雅彬介绍说,园区改造中特别注重对各类工业遗迹符号的传承保护和利用,以及对自然主义园林意境的营造,在景观设计方面既有平地又有缓坡,既有开放式的大角度空间,又有精致的小景观,“甚至这里的草坪还成为了网红打卡地。”

  创新:老厂区变身智能“聚宝盆”

  “伴随着园区改造,能够感受到园区的环境一天一个样儿,我们的企业也在发生着各种变革,大宝日化和亚美日化搬进了现在这座经过改造后的办公楼”,不仅是张志利深刻感受着园区转型所带来的兴奋,已经从亚美日化车间主任升任为副总的夏政更是对企业的点滴变化充满惊喜,“从2010年开始,我们的设计产能就达到了10万吨,我们研发的高端产品亚美高级神奇美容蜜不仅获得了布鲁塞尔金奖,还打开了出口日本的销路,从企业领导到工人都看到了希望,充满了干劲儿。”

  走在惠通时代广场园区里,随处可见充满年代感的工业遗迹,曾经的老锅炉切割成休闲椅、由老机器改造而成的指路牌,还有各种亭、台、桥、榭错落在园区间。改造后的惠通时代广场园区由20个院落、40栋独立建筑构成,虽然园区入驻的企业只有20余家,但汇聚了环球购物、微影时代、猎豹移动等影视和高科技企业,使园区成为名副其实的“聚宝盆”,园区年产值可达约165亿。猎豹移动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从2015年入驻园区至今,“园区工业文明与现代时尚相结合的风格让大家工作起来身心愉悦,尤其是推窗就能望到大片绿色,能够在城市的办公区里找到这样的‘世外桃源’感觉很开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