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都市报 > 科技 > 智能 >

打破保理审核“雾里看花”困局 智能审单“秒”

发布时间:2019-10-12 16:06来源: 网络整理

  中新网上海新闻10月11日电 (缪璐)在中国银行业协会保理专业委员会最新发布的《中国保理产业发展报告(2018)》(以下简称“报告”)显示,2018年,全球保理业务量21.52万亿人民币保持平稳增长;其中中国保理业务量为3.2万亿人民币,同比微增1%。

  企业应收账款规模持续上升,回收周期延长,企业周转资金紧张,对保理业务的需求在不断加大,但是机遇和挑战并存。

  日前,金融全产业链科技服务平台金融壹账通的智慧合约云平台上线了智能审单解决方案,是当前市场上针对保理行业的创新型产品。该产品解决了审单标准不统一、登记表述不规范、验证成本高昂、重复融资风险的传统痛点,精准高效地为保理商节省70%人力成本,降低80%操作风险,提高查询效率3倍以上,实现“秒级处理”。

  保理风险背后的真相

  在投融资领域,流传着一句话,有资金流的地方,就会有雷区存在。作为供应链应收账款类业务的重要一环,在爆发式增长背后保理风险暗礁显现。

  受国民经济增速下行的影响,保理业务逐渐暴露风险,涉及保理相关的信用违约案件常见诸于报端。在关键的信用风险方面,常见因买方企业拖欠导致保理商无法及时收回资金可能形成坏账风险,更可能面临欺诈风险,即客户为达到融资目的,重复融资、虚构合同等形式骗取资金。

  若保理审单环节无法及时识别藏匿的风险,保理商确认应收账款转让后相当于包裹一颗“蓄势待发”的雷。

  举一个银行保理从业者熟悉的案例,做建材批发零售的甲公司向国内A某银行申请办理国内保理融资业务,转让与乙公司合同项下的应收账款,并提交合同在内的全部商业单据和确认文件。待到应收账款到期日,A银行并未收到乙公司的任何款项。此时的甲公司已身陷债务危机,无力偿还银行融资。

  事后经调查,猫腻出在哪?在于一票多次融资,形成重复融资风险。甲公司在和A银行签订保理合同后,利用保理行对央行应收账款公示查询系统查询、登记漏洞,将同一贸易合同项下的应收账款转让至B银行,套取多家银行信用,进行重复融资,欺诈风险就此产生。

  上述应收账款重复融资的风险或与商业单据不规范,形式多样有关外,其审单标准没有统一和尺度规范亦密切相关。另外保理审单验证成本高企,为了警惕重复融资的风险,保理商需要动用更多人力成本和时间成本。

  在保理行业中,保理商始终对信息不对称性存在多重警惕和风险验证。如若有“完美”的审单工具和“透明”的卖方,或许会将大部分风险扼杀在摇篮中。

  智能审单新破局

  现下,该如何打破这种“雾里看花”的保理审单局面?针对保理业务潜在的前端风险,这份“防踩雷”指南将成为解决困境的一大法宝。

  面对登记描述不规范、重复融资风险、验证成本高昂的行业痛点,金融壹账通智慧合约云平台发挥“掌握AI科技、精通金融业务”等优势,倾力打造了智能审单解决方案,这也是市场上针对保理行业的一款创新型产品。

  假设甲公司想要出让一笔对乙公司的应收账款,发票编号为06580124,受让这笔资产是否存在风险?

  正常业务流程下,保理项目中的应收账款转让和质押业务需登录中国人民银行动产融资统一登记公示系统(中登网)进行应收账款信息查询,以降低重复融资风险。但是通过中登平台进行应收账款信息查询,操作繁琐,处理效率低下,操作风险高。以“转让财产描述”为例,其没有固定的文本格式,均为非结构性表述,依靠人工进行解读,风险极高。

  智慧合约云平台中的智能审单则高效精准地解决了上述弊端,其推出的中登信息智能查验系统对公示文件提取文本财产要素(文本识别、关键要素提取等),并通过OCR识别、NLP自然语言处理等能力进行匹配,自动识别登记信息,机器替代人工、提升处理效率,呈现规整的范本、杜绝了主观解读风险。单就此,智能审单构建出的立体式前端防护线,将保理中应收账款信息的模糊表述,清晰量化为结构性表述,真正体现了智慧合约云平台智能化、标准化的“与众不同”。

打破保理审核“雾里看花”困局 智能审单“秒”处理上线

  看精准,上述流程里中登文本查验环节的识别和核验综合准确率高达99%,精准度领衔业界之际业务运营效率大幅提升。随后进行资质审核环节,凭借大数据的覆盖运用,应收账款、项目公司、供应商等再进行多层核验,最终进入复核阶段。三重智能审核下,重复融资风险无处可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