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都市报 > 科技 > 智能 >

余杭争创全国智能制造标杆区

发布时间:2019-10-10 06:38来源: 网络整理

  原标题:全面实施“新制造业计划” 形成数字经济与制造业“双引擎”

  余杭争创全国智能制造标杆区

  骐骥之速,非一足之力也。

  近段时间,在浙江省、杭州市的多个重要会议上,制造业的重要性被多次强调。特别是今年9月,杭州市发布“新制造业计划”,以实现数字经济和制造业高质量发展“两个引擎一起转”。

  作为全省产业发展主战场和杭州市制造业发展主阵地,在这场制造业“攻坚战”中,余杭区坚决扛起制造业大区的责任与担当,在杭州市实施“新制造业计划”中争当表率、勇当头雁。

  10月8日——10月的第一个工作日,余杭区召开实施“新制造业计划”推进大会,全面贯彻落实杭州市全面实施“新制造业计划”动员大会精神,进一步统一思想认识、凝聚共识、提振信心、激发企业发展活力,加快推进余杭制造业高质量可持续快发展。

  根据《余杭区关于全面推进“新制造业计划”、争做新时代制造业发展排头兵的行动方案(2020-2025)(征求意见稿)》(以下简称“《行动方案》(征求意见稿)”),到2025年,余杭区要进一步健全以数字经济为引领的现代制造业体系,力争全区规上工业增加值突破千亿元,工业固定资产投资达到265亿元,全社会研发经费支出占GDP比重达4.9%,制造业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500家,规上工业企业数量超过1700家,实现主营业务收入百亿元以上企业3家、十亿元以上企业60家,制造业企业进入中国500强2家等。

  坚持新发展理念,余杭区正紧紧抓住新一轮科技和产业革命机遇,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夯实产业基础为根本,以“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服务化”为发展方向,围绕“增总量、优存量、促增量、提质量”,全面推进“新制造业计划”,不断提升制造业综合能级和核心竞争力,形成数字经济与制造业“双引擎”,向全国智能制造标杆区、全省制造业高质量发展赋能区、全市“双引擎”发展引领区大步迈进。

  制造业产业结构不断优化升级

  企业既“顶天立地”又“铺天盖地”

  从农业为主导到工业化,从工业化初期阶段到后工业化阶段,从制造业“单打独斗”到工业化、信息化“两化融合”,再到如今的数字经济和制造业“双引擎”驱动……从国营工业、二轻和乡镇企业起步的余杭制造业,产业结构正在不断优化升级,现代化制造业产业体系雏形初现,并且涌现了一批行业龙头企业。

  这得益于余杭历届区委、区政府高度重视制造业发展,坚持一张蓝图绘到底,持续推进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工作。

  制造业是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推进转型升级的主战场,是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的“压舱石”。2018年,余杭区成为浙江“经济第一区”,这背后离不开制造业的强力支撑。统计数据显示,2018年,该区制造业增加值GDP占比达25.4%,源于制造业的税收占比达22.8%;制造业是该区当前阶段促进经济发展、贡献税收、稳定就业的重要力量。

  制造业仍在源源不断地为余杭经济发展提供动能。今年上半年,该区规上工业企业实现增加值204.31亿元,实现营业收入894.64亿元;累计完成利润总额50.81亿元,同比增长30.1%。

  过去几十年,随着经济发展,余杭的制造业产业结构不断优化升级,由低端向中高端迈进、由传统产业向先进制造转型。2018年,该区规上工业实现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278.4亿元,增长9%,占规模工业比重为64.5%,占比较上年提升5.5个百分点。装备制造业实现增加值225.45亿元,增长8.2%;战略性新兴产业实现增加值137.43亿元,增长7.6%。

  在产业结构不断优化升级的过程中,在市场激烈竞争优胜劣汰过程中,在装备制造、生物医药、环保产业、家纺服装等重点发展领域中,一批“顶天立地”的行业龙头、隐形冠军企业在余杭大地上崛起。

  一位在余杭经信战线上工作多年的人说,余杭的制造业发展思路,是“做精做强,不是做大”,“要培育行业龙头、隐形冠军,必须要行业前三,不然在市场竞争中活不下来。”

  当前,余杭龙头企业实力不断增强,形成了一支以民营为特色的企业队伍;其中,上市企业24家,超十亿企业25家。老板电器、西奥电梯、春风动力、南方中金环境、钱江压缩机、运达风电等在装备制造细分领域极具竞争力;高端装备制造业领域已拥有1家国家级“单项冠军”和2家省级“隐形冠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