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动人工智能全面走向产业,百度智能云贡献临门一脚
发布时间:2019-08-30 07:46来源: 网络整理“智能革命正在从基础建设阶段跃升到工业化阶段,2019年即是AI工业化的元年”,百度副总裁、智能云事业群组总经理尹世明在8月29日召开的“ABC SUMMIT 2019百度云智峰会”上做出如是预判。
若我们从近日召开多场AI有关的大会来看,可以说尹世明作出的这一预判有着充足的现实依据——无论是从刚进入尾声的重庆智博会还是与百度云智峰会同日举办的世界人工智能大会,他们均明显释放出了AI技术正从赋能个体应用全面走向产业纵深、赋能产业智能化转型的信号,可以说AI赋能拐点已至。
从单应用到大规模产业升级,AI赋能拐点已至主席在致贺智博会的信件中就指出:“当前,以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为代表的现代信息技术日新月异,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蓬勃推进,智能产业快速发展,对经济发展、社会进步、全球治理等方面产生重大而深远影响………中国高度重视智能产业发展,加快数字产业化、产业数字化,推动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百度公司创始人、董事长兼CEO李彦宏在智博会上发表主题演讲时也谈到“人工智能不再讲究酷炫,我们要做的就是扎实地推进人工智能在各个产业领域的渗透。”百度云智峰会则通过发布“百度昆仑云服务器”、“CDN边缘计算节点”、“边缘AI服务器”等18个智能基础设施新产品以及更新天算、天智、天合、天工、天像、天链6大工程平台,与行业伙伴共同探讨人工智能标准化、流程化、规模化,走向产业探索与实践,加速产业智能化变革,重塑中国制造产业竞争力;而同日在上海举办的世界人工智能大会也主要面向无人驾驶、AI+5G、智能机器人,AI+教育、医疗、工业等ToB领域,推进AI技术面向产业发展、深入行业应用。
若我们回首本轮人工智能技术赋能万物的路径,事实上也不难发现:迎来第三次中兴期的人工智能技术,其在赋能路径上遵循着从赋能面向消费者的单个应用逐步进化升级为赋能B端的产业智能化的转变。
我们看到:各种面向用户的AI技术在这几年时间里已经深入智能手机应用内的方方面面——诸如百度App等以AI为驱动信息流服务应用为用户带来的千人千面的兴趣推荐;以语言识别技术为核心的各类人工智能语音助手已经走进了万千用户的智能手机中;而AI驱动的各类修图软件以及各大厂商使用图像识别技术在智能手机相机中内置的各种拍照场景识别、自动优化更已成为了当下产品标配。
如今,随着AI技术以及AI基础设施建设的不断向前发展,其赋能对象也实现了进一步的扩宽,逐步深入汽车、金融、制造、农业、林业、气象、医疗、交通等各行各业中,开始推动产业智能化升级。
诸如在气象领域,过去两年百度智能云就与重庆气象台合力打造了重庆气象AI深度学习平台,建立了气象云资源中心,深度开发智慧气象应用,加速重庆气象大数据智能化等智慧气象发展,推进人工智能等技术在气象领域落地,实现天有可测风云;又如在金融行业中,百度智能云与浦发银行联合创造了中国银行领域首个“虚拟员工”——“数字人小浦”,在极大降低银行人力成本的同时,更是超越了“一位资深银行经理最多也只能服务好200—500 人”的服务能力极限,可实现对浦发银行超过8000万的客群总量的一对一服务,更难得的是,其在开放式的API 环境加持下,更可加载外部服务能力,拥有了向智能家居、智慧零售、智能医疗等领域无穷延伸的可能。
推动人工智能全面走向产业,百度智能云贡献临门一脚所以,无论是从AI赋能行业的发展轨迹还是本月接连三场的大型会议,均能看到人工智能已经来到了规模赋能产业升级,达成降本增效、促进实体经济发展的新阶段。
但我们也需要看到的是:不同于直接面向用户的单个应用,汽车、交通、制造等ToB产业,事实上其更具复杂多样性以及专业性,人工智能技术要实现对B端产业的规模改造,达成重塑中国制造产业竞争力的目标,事实上更具难度,也需要人工智能技术的进一步发展。诚如尹世明所言:人工智能要大规模走向产业,人工智能也需要和其他产业革命一样,经历工业化进程,核心是解决规模化应用的问题。”
那么人工智能如何实现工业化进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