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都市报 > 科技 > 智能 >

世界是个草台班子,但我不是!

发布时间:2024-01-01 15:24来源: 未知
深圳湾体育中心“春茧”体育场,罗振宇“时间的朋友”跨年演讲如约而至。
罗胖曾发下大愿望:跨年演讲要连办20年,今年是第9场。在这一年,罗胖持续向身边的朋友发起请教,收集了让人眼前一亮的人、事、物。
以下是跨年演讲全文,与你分享。
-01-
变化了?
一组应对颠簸的小行动
如果用一句话总结我自己的2023年,这句话应该是什么?
这个问题还真把我难住了。这一年是百感交集啊。
我不知道你的答案是什么,而我是这么找到这句话的——
这句话,你坐飞机的时候肯定听过。
这句话,我自己也听了好多遍。但是今年某个时刻,听到这句话的时候,我虎躯一震,大腿一拍,这句话说的不就是我的2023年吗?
这句话是——
“请系好安全带,收起小桌板,调直座椅靠背。”
图片
回想起来,还是要感谢这句话的,在我心里感到巨大不确定的时候,还有一些事可以做。
坐一趟飞机,这句话至少要听两遍。一遍降落,一遍起飞。如果遇到颠簸,可能再多听几遍。
新年就要到了。祝各位,在即将到来的2024年,度过颠簸、安全降落、准时起飞。
图片
跨年演讲到了第9年了。确实也有个审美疲劳问题。
所以,我就不得不问自己:在跨年时刻,你为什么要听一个中年人唠叨4个小时?
如果我觉得你是为了——听我指点江山、输出评论——那确实是我出了问题,回去该挂号挂号,该吃药吃药。
因为你不会喜欢;我也没这么大本事 。
那这个站在台上的我,到底对你能有什么用呢?
这让我想起来当年在中国传媒大学上学时候听到的一个段子。
话说,电视系的一位同学,有一次要交一份电视纪录片的作业。但是他拖到最后一天下午,什么也没干。要知道,做一条片子,要拍,要写,要编,工作量很大的。
那他怎么交作业呢?
最后一天下午,他借了摄像机,打开镜头盖,开机,拖着摄像机在学校的草丛里、树荫下走了一圈。也没有编辑,原始素材一刀没剪,就把这条片子交上去了。
据说,这份作业得到了老师疯狂的表扬。为什么呢?因为他给这条片子取了一个名字——
《狗眼看世界》。
这个段子听起来荒诞,但是对我后来的工作启发巨大。
它告诉我,虽然世界还是那个世界,但只要肯换角度,哪怕只是镜头的位置稍微低一点,总能发现一些惊喜。
图片
这可能就是跨年演讲和我,对你的用处吧。
这个世界上总有一些对你非常有用的事情,但它们藏在各个角落里,不作声,也没有流量。你也需要有人换个“狗眼看世界”的视角,帮你找到它们。
今年,我就用这种“寻回犬”的精神来准备这场跨年演讲。
就像这只金毛,到草丛里、泥坑边、树荫下、视野外,四处寻找。
一旦发现自己觉得有价值的东西,就咬住不放地叼起它,四蹄翻飞地跑回来,气喘吁吁地给你看。
作为一条寻回犬,我为什么相信这些东西对你有价值?
因为人间不过就是那些难题,每个难题都绝不止一个答案,而那些真正有趣的答案,往往在你视野之外。
先说一个今年让我挺有触动的答案。
林森,在云南昆明经营着一个柠檬茶品牌,叫“麒麟大口茶”。
今年,我问他:“你们茶饮行业怎么样啊?”
他说:“卷得要死啊!不仅现在卷,长期会更卷。你想,随着人口出生率的变化,30年后,即使我们什么都做好了,我的目标消费人群依然会少一半。年轻人少了,我的用工成本也会变得非常贵。总之,干我们这行很难。”
听起来,林森是一个对未来很悲观的人。
我就接着问啊:“那你怎么办呢?死扛着?还是改行?”
他说:“就地搞研发啊。”今年他就很努力地在做一件事:不是说未来人工很贵吗?那能不能研发一种“店型”:一家茶饮店,只用一个人当班,就能运行?
图片
这样做的好处很多。
一个人就可以看住的茶饮店,店面就可以租小一点,人工成本就能低一点,管理效率就能高一点。
如果能做到,当然好,但是按常识来说,这不可能啊。
图片
你想,一家茶饮店怎么也得至少两个人吧?一个人接待顾客、介绍产品、收银,另一个人负责做茶。
林森说,能不能先把跟顾客介绍产品、收银的那个岗位砍掉呢?如果觉得产品很复杂、跟顾客说不清楚,能不能只做一款产品?“产品是少了,但是顾客选择也变简单了呀,而我就省下了一个导购兼收银的岗位啊。”
剩下一个人,还有很多难题要攻克。
比如,店里只有一个人了,这个人可不能背对着顾客,所以,就要把后面吧台上的所有设备,全部集成到前面的操作台上,要把动作集中到一个人的臂展长度之内。这就得一大轮研发。
图片
一个人在那里做茶,顾客盯着看,他的动作就必须有表演性,有韵律感,得让人看得爽。
所以,他们专门请了大学里的武术老师,像给动作电影做武术指导一样,帮店员设计每一个动作。
一个人的店面会不会显得单调、冷清?他们重新设计了店面的装修,海报里突出夸张的表情和笑脸,热热闹闹的,一个人也能很精彩。
图片
是不是看着挺棒的?
那这个店型能不能赚到钱呢?
林森做了很多试验,结论是可以。他目前的103家店里已经有48家店完全实现了一人打理模式。其中有一家店,虽然一个月营收只有3万块,但是居然还能有1万块的利润。
林森说,有了这个店型,他这盘生意的存活能力就大大提高了。
我不知道林森的这个试验将来最终结果会怎么样。祝他成功。
这个案例最让我触动的地方,不是什么商业技巧,是它让我看到了真正的乐观者的样子。
乐观者是傻呵呵地相信永远阳光明媚吗?不是。他们是如果预感要下雨,二话不说,先去把雨伞准备好而已。
图片
经济周期、人口结构这些事,一个普通人能拿它怎么样呢?
一个普通人能做的,无非就是在给定的条件下,怎么行动,让明天比今天好一点。
而一行动,就有创新的可能性,突破也就在其中了。
图片
前两个月,我和李翔老师聊天。我就问他:“最近你参加各种饭局,关于未来,大家是悲观情绪多,还是乐观情绪多啊?”
他说:“都有吧。不过有一个现象:岁数大的,偏悲观。年纪轻的,偏乐观。”
然后他一歪头,问我:“你是乐观还是悲观?”
那我还能说啥?
我只能说:“乐观!必须乐观!”
悲观乐观事小;年不年轻事大。
这里所谓的年轻,指的还不是岁数大小,而是对自己状态的一种认定:你还能不能做出有效的行动?
你觉得自己还能干活,就年轻,你觉得自己啥也干不了了,可就真老了。
顺便说一句:这也是我喜欢深圳这个城市的原因。
图片
我们之所以经常说深圳是一座年轻的城市,说的就是它的行动能力。
不管什么时候来深圳,到处都热气腾腾,到处都充满活力。小哥哥二话不说,凑在一起就谈业务;小姐姐一言不合,打开电脑就做PPT。这么密集的奋斗者人群,放眼整个世界,也只能在深圳看到。
深圳人自嘲说,“我们就是搞钱”。
为什么这么说?我和深圳人聊得越多,就知道了,深圳人其实各有各的梦想,但是要么太忙、要么跟你不熟,可能是觉得只说“搞钱”两个字,比较能听得懂。
更重要的是:“搞钱”是一种行动。全国好像只有深圳人,愿意用这个人人都能听得懂的行动来当自己的标签。
如果最近四五年,你没有来过深圳,我强烈建议你找机会来一趟。你不仅会看到一个热火朝天的深圳,你也会因此反观自己,看到自己生命中那个热火朝天的部分。
再给你讲一个故事。
今年有一个社会热点话题:消失的课间10分钟。
一些学校出于安全考虑,规定学生“下课不能去操场”,“除非上厕所,课间不能出教室”,“不许上下楼、不许玩耍”。大家都在讨论,这可不是个办法,怎么才能把课间10分钟还给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