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都市报 > 科技 > 智能 >

AI在疫情防控中真的有用吗?科大讯飞胡郁、联影

发布时间:2020-07-10 03:23来源: 网络整理

  今天(7月9日),2020世界人工智能大会在上海召开。世界范围内疫情仍在持续,人工智能(AI)+医疗成为大会的关键词之一。

  不过,在今天上午世界人工智能大会开幕式上,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感染科主任张文宏对AI在本轮“抗疫”中的应用“泼了冷水”,他认为AI还处于起点阶段,“这一次中国疫情的控制是靠传统的智慧和城市的管理来实现的”。

  在张文宏看来,本轮疫情防控中,AI的应用痛点在于物资调配上作用不强,“希望AI未来在物资的调配上能发挥作用”。同时,在公共卫生系统预警方面,张文宏期待看到AI将疾控、医疗等机构的线上线下数据融合的防控体系,“比如,AI识别图像运用到CT,AI如果在去年12月初就看到了这样的图像,数据形成之后就会警报。”

  在疫情流行前的预警方面,AI技术也许尚未达到这个进程,但在分析,筛查、诊断及随访方面,AI技术已经嵌入了CT影像中。

  今天下午,《每日经济新闻》记者采访了本次大会SAIL奖获得企业上海联影智能医疗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联影智能”)首席运营官詹翊强,以及科大讯飞(行情002230,诊股)联合创始人、执行总裁胡郁,聊聊AI为本轮疫情防控带来了哪些可及性的变革。

  詹翊强:基层医院需要AI帮助 联影智能“uAI新冠肺炎医学影像智能化诊断全栈解决方案”获得本届世界人工智能大会的SAIL奖(Super AI Leader,卓越人工智能引领者奖),该系统可基于患者CT图像,自动标记病灶,将5至10分钟的CT阅片时间缩短至1分钟以内。

  无接触扫描是联影智能“智能天眼”CT在本轮疫情防控中的亮点,“智能天眼”CT能对病人的身高、体型、位置等信息进行自动化识别,技师无需进入扫描间即可完成扫描。

  在詹翊强看来,“智能天眼”CT大幅降低了交叉感染风险,他向《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表示,除了CT扫描操作外,从病情筛查开始,“智能天眼”CT就在降低交叉感染的风险。

  联影智能首席运营官詹翊强 图片来源:每经记者 郑洁 摄

  “传统来说,医生筛查病患的CT是按次序,谁先来就先看谁,但‘智能天眼’CT在CT片子还没有传到医生手中时,它已经会做一些预判哪些病人得新冠肺炎可能性比较高,然后调整病人CT列表的排序,让疑似病人先给医生看。除了对疑似病人有好处外,也对在CT室外等待扫描检查的其他患者有好处”,詹翊强表示。

  在本轮疫情中,据詹翊强介绍,有500余台“智能天眼”CT驰援了多家医院,包括武汉全市70%的定点医院发热门诊、传染病区及超过一半的方舱医院。联影智能为全国100多家医院提供了uAI新冠肺炎智能辅助分析系统,并支援了美国、马来西亚、意大利等国家。

  除了在新冠疫情中的应用外,“智能天眼”CT在肺结节,骨折、脑出血等疾病中均有应用,在詹翊强看来,越基层的医院越需要AI的帮忙,“比如在上海的三甲医院,漏诊误诊率相对比较低,但是在一些医疗资源相对没那么发达的地区,医生诊断准确度相对没那么好,我相信在这些场景会帮到更多。”他告诉《每日经济新闻》记者,目前在全国,联影智能AI系统通过联影云将服务部署了接近200家医院。

  胡郁:不要小看AI在医疗中的应用 对于目前AI在医疗领域的应用阶段,胡郁认同张文宏的说法,“AI在医疗领域是起点阶段”,但他同时也向《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表示,未来十年AI在医疗领域将会得到快速发展,“不要小看AI在医疗中的应用”。

  据胡郁介绍,科大讯飞在医疗方面使用AI技术做了三方面的运用,“第一个,我们做了自动识别肺部CT图片的机器人(行情300024,诊股),可以根据患者的肺部CT的数据识别出来他是不是得了新冠肺炎。这项技术在武汉和湖北其他地区都进行了推广使用。”

  科大讯飞联合创始人、执行总裁胡郁 图片来源:每经记者 郑洁 摄

  此外,胡郁表示,在新冠肺炎疫情中,科大讯飞使用AI技术助力社区的疫情排查,效率高于人工效率50倍左右,“如果街道工作人员一个个打电话去问,效率很低的。我们的智能机器人可以自动打电话给社区住户的家庭成员,通过一系列的问题设定来了解家庭的整个情况,从而最后快速形成整个的统计信息。”胡郁补充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