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筑牢人工智能产业发展底座 加速迈进AI上海高地
发布时间:2020-07-09 13:44来源: 网络整理
去年世界人工智能大会以来,上海在全面推进人工智能赋能各领域应用的同时,进一步聚焦以算力为核心的人工智能基础能力发展,深入推进国家新一代人工智能创新发展试验区建设,加快布局一批重大算力平台等新型基础设施,为上海人工智能产业发展筑牢“底座”。请听本台记者汤丽薇发来的报道:
试想一下,如果有一台录像机从23600年前就不间断的录下地球影像直到今天,这将会产生一个怎样庞大的数据量,而之后要想读取这些视频又将需要怎样漫长的时间?就在本周,上海给出了自己的答案,全球领先的人工智能平台公司商汤科技在临港正式启动新一代人工智能计算与赋能平台建设,该项目建成后,时长相当于23600年的视频将在1天内就可处理完毕。商汤科技联合创始人、副总裁杨帆介绍说:
[我们整个项目投资是56个亿,未来的3~5年建立一个非常大的基础的算力平台,逐步的去推动它的一个开放,一些新的智能化的企业,你可以在这个上去进行你的技术性研发,更好的达到他自己的一个提升,给整个产业带来更大的外循环。]
不只商汤,目前,依图启动了下一代芯片项目建设,中科院计算所处理器技术创新中心签约落地,由图灵奖得主、中国科学院院士姚期智领衔组建的上海期智研究院也在徐汇西岸人工智能中心落户,未来这里将成为AI基础研究的重要智库基地。姚期智展望说:
[我们最大的压力就是我们基础的研究,我的期待是我们在这里做的项目,这些都是在世界上走在最最前端的,最有创造力的这些项目。]
把项目“请进来”,更要让项目“留得住”、“扎得牢”、“长得好”。市经信委人工智能发展处处长石伯明介绍:
[总共梳理了有100多个项目,对于每一个不同类型的项目或者企业我们都是有相应的一些措施,如果他是缺资金的,我们去引导给他的一些科创投的资金去结合,是缺其他一些什么方面,我们都有专门的机构在研究。]
项目再好也离不开人才支撑。目前上海的AI人才集聚成效初显,人才培养体系层次丰富,交大、复旦、同济、上大等13所高校和5个科研院所设置了人工智能相关学科点,交大、同济、仪电、电科所、计算所等5个单位建成人才继续教育基地。在石伯明看来,人才构架搭好之后,如何为人才营造一个可以沉下来心无旁骛从事基础性研究的环境更为重要:
[上汽有一个做得很好,它下面有个人工智能实验室,青年科学家是直接跟总裁汇报的,他不受制度限制。这个是要靠制度创新,我们也在研究,就是说按照以前的评职称你要满足发多少论文要考试,现在只要是人工智能企业,你今年推荐两个人,那我就简单的评一下,就给你了。我有一些公租房,你住满几年以后多少价格卖给你,这些临港都是有政策的。]
去年世界人工智能大会以来,上海以更快地脚步朝着人工智能创新策源、应用示范、制度供给和人才集聚的“上海高地”方向前行。姚期智院士正是这一过程的见证者,站在41楼研究院的窗前远眺时,他信心十足地说:
[10年以后我们这个地方会是一个能够比得上全世界前5名的人工智能做计算机的一个地方,问到世界上最好的在哪里?在上海。这一点我是深信不疑的,而且不需要等到10年,我想5年以后,大家可以看到这个成长。]
以上由记者汤丽薇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