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新治理 让数字经济带来更多“智能红利”
发布时间:2020-07-02 10:28来源: 网络整理6月22日,重庆市发展数字经济推进大会召开。大会提出,要加强新治理,推进政府管理和社会治理模式创新。这涉及加快建设智慧城市、推动数字民生服务、促进社会治理数字化转型等系列课题。
对此,重庆日报记者邀请相关部门负责人进行了探讨。
嘉宾:
市政府办公厅副主任 杨琳
市城市管理局党组书记、局长 谢礼国
渝北区民政局党委书记、局长 邱隆秀
数字经济发展带来政府决策科学化、社会治理精准化、公共服务高效化
重庆日报:如何理解会议提出的“加强新治理,推进政府管理和社会治理模式创新”?我市在推进政府管理和社会治理模式创新方面,迎来了哪些机遇,面临哪些挑战?
杨琳:重庆市发展数字经济推进大会为我市加快推动大数据智能化在政府管理、社会治理、公共服务、公共安全等领域深度应用指明了方向,提出了要求。
“渝快办”是我市按照国家推行网上审批服务、实现“一网通办”要求建设的全市一体化在线政务服务平台,也是我市深化“放管服”改革、推进政府管理和社会治理模式创新的重要成果。
特别是在今年抗击新冠肺炎疫情期间,“渝快办”及时发布疫情防控有关信息,支持企业复工复产的政策措施,推动更多服务事项“不接触”办理,为我市打赢疫情防控的人民战争、总体战、阻击战发挥了重要作用。
此次全市发展数字经济推进大会的召开,为推动“渝快办”政务服务向纵深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营造了良好环境和氛围。
谢礼国:我市作为国家数字经济创新发展试验区,做大做强数字经济,充分释放新动能,对于推进高质量发展、创造高品质生活具有重要作用。我理解,“加强新治理,推进政府管理和社会治理模式创新”,重点就是要推动“理念创新、技术创新、管理创新、模式创新、价值创新”,运用互联网新思维,善用大数据新技术,促进政府决策科学化、社会治理精准化、公共服务高效化。
此次大会的召开,是对我们打造全国数字经济创新发展标杆的再动员、再部署。于城市管理领域,一方面要把握住机遇,新型基础设施的蓬勃发展将推动市政传统基础设施进行数字化、智能化升级改造,新型智慧城市的建设成果将加速实现数据大融合、部门大协同、社会大合作,推动城市治理业务重组和流程再造;另一方面要经受住挑战,城市管理者必须转变管理思维和模式,既要从基于有限信息推断、样本数据预判为主导的管控模式向海量数据挖掘、过滤、分析、应用为主导的精确性治理模式转变,还要从应对需求方案单一、服务内容形式有限的被动式服务向适应个性化、精准化、智慧化、场景化服务转变。
围绕加强新治理,开展一系列积极有效的探索与实践
重庆日报:我们在数字化治理、助力数字民生服务方面有哪些具体做法,效果如何?
杨琳:围绕加快构建“渝快办”政务服务新模式,我们的措施主要有两个方面。
一是聚焦“一网通办”,为企业、群众提供集成高效的政务服务。建成“渝快办”全市一体化在线政务服务平台,融合全市60多个市级部门、3000余项政务数据资源,基本实现网络通、数据通、业务通,推动政务服务线上“一网通办”、线下“一窗综办”,事项办理环节大幅减少,办理时间普遍压缩一半以上。
二是聚焦用户需求,为企业、群众提供多元便捷的政务服务。围绕打造共建共享“渝快办”政务服务生态圈,在支付宝、微信、百度等知名互联网平台同步开通服务;与银行、邮政、便利店等加强合作,通过免费代办、上门服务、自助办理,方便群众在“家门口”办事。
三是聚焦效能监管,为企业群众提供有保障的政务服务。在市政府办公厅设立“渝快办”效能监管中心,通过建立“日扫描、周调度、月通报、季分析、年考评”监管机制和“好差评”制度,使政务服务平台、每个政务服务机构和人员都接受监管和企业、群众的评价,倒逼政府职能部门改进服务、提升效能。
截至今年6月,“渝快办”注册用户超过1200万,累计办件量超过1亿件,移动端上线事项1016项,市级1166项行政许可事项中超过80%的事项实现“最多跑一次”,网上办理率超过84%。
谢礼国:近年来,全市城市管理系统认真落实以大数据智能化为引领的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行动计划,大力实施城市管理数字化向智慧化转型升级,加快构建集感知、分析、服务、指挥、监察于一体的智慧城市管理体系。
具体来讲,我们主要开展了四个方面工作。
一是坚持顶层设计,2016年在全国率先发布省级智慧城管技术架构,从全市层面统筹推进。
二是坚持标准先行,先后出台《重庆市数字化城市管理平台运行规范》《重庆市智慧城市管理信息系统技术规范》,从技术层面科学推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