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在线学习“结”个智能保护网
发布时间:2020-06-27 11:58来源: 网络整理在线学习是实现“确保包容性和公平的优质教育,促进人人享有终身学习机会”这一教育2030可持续发展议程目标的基础,它不仅适用于紧急时期的教育,也适用于未来教育。在这次疫情带来的全球超大规模的在线学习中,个人数据和隐私问题不断凸显。需要加强数据安全与隐私保护,确保在线教育健康发展。
日前,由北京师范大学智慧学习研究院发起,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教育信息技术研究所、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农村教育研究与培训中心合作完成的《在线学习中的个人数据和隐私保护:面向学生、教师和家长的指导手册》(以下简称《手册》)发布。
《手册》由该院联席院长黄荣怀、刘德建带领国际化学术团队完成,本报记者对黄荣怀教授进行了专访。
数据安全和隐私保护刻不容缓
记者:北京市教委6月17日宣布,2020年下学期要做好线上线下教学的多重准备。您如何看待未来教育的教学新形态?
黄荣怀:根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4月5日公布的统计数据,受疫情影响,全球15.9亿学生无法返校,占学生总数的91.3%,大部分学生不得不采用在线学习。我国2.82亿学生也均受其影响,在教育部的总体部署下,各地因地制宜基本实现了“停课不停学”。高校在线开出了107万门课程,1775万大学生参加在线学习。中小学校按不同类型和不同学段,多途径、多方式实施弹性教学,即使最边远的乡村学生也能从国家中小学网络云平台上获取资源进行学习。
这次大规模的在线教育实践,呈现出“弹性教学、主动学习”“按需选择、尊重差异”“开放资源、科技支撑”“政府主导、学校组织”“家校联动、社会参与”等特点。我们总结了在线教育有效支撑“停课不停学”的七个关键要素:流畅的通信平台,适切的数字资源,便利的学习工具,多样的学习方式,灵活的教学组织,有效的支持服务,密切的政企校协同。
随着线上教育与线下教育的深度融合,基于弹性教学时空和多元方法的弹性教学以及面向个性化培养的主动学习将成为未来教育的新“常态”。弹性教学为学习者从被动学习向主动学习的转变创造条件,而主动学习的倡导有助于自主学习能力的养成,是迈向未来教育的基本动力。通过弹性教学和主动学习,学习者根据自己的学习需求,自定步调个性化学习,实现以完成复杂现实任务为目标的真实学习。
记者:在您谈到的未来教育新“常态”中,弹性教学和主动学习是关键,个人数据和隐私安全将发挥怎样的作用?
黄荣怀:这场大规模的在线教育,学习空间、学习内容、学习评价、学习支持方式等都发生了较大的变化,学生与老师、同伴、内容的交互都搬到了网上,数据和隐私泄露问题也频繁出现。一方面,学习平台和工具面临着数据泄露风险,据媒体最近的报道,有的会议系统和学习平台的大量账号信息在暗网出售。另一方面,面对在线学习,很多老师、学生、家长在通信平台的选择、数字资源的检索、学习工具的安装注册等过程中缺乏安全意识。
在这种背景下,我们希望《手册》能为老师、学生、家长带来五个层面的价值:产生意识,帮助他们建立基本的安全意识;知晓规则,帮助他们了解相关的法律法规、隐私政策等;熟悉操作,帮助他们掌握在线学习中与数据保护有关的具体操作;养成习惯,希望帮助他们在日常生活、学习和工作中养成保护个人数据和隐私的习惯;共创氛围,帮助教育行业逐步形成数据安全与隐私保护的文化,共同推动在线教育的健康发展。
个人数据和隐私安全意识建立至关重要
记者:我国刚刚在十三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表决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个人数据是一个比较复杂的概念,在线学习中应该关注哪些个人数据和隐私?
黄荣怀:民法典将隐私定义为“自然人的私人生活安宁和不愿为他人知晓的私密空间、私密活动、私密信息”,将个人信息定义为“以电子或者其他方式记录的能够单独或者与其他信息结合识别特定自然人的各种信息等”。
同时,我们可以从中国信息安全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等组织的标准,以及欧盟各国、日本等国家的法律文件中找到个人数据和隐私的定义与范畴。基于这些定义,我们进一步梳理了12类个人数据,包括:基本信息、身份识别、生物学个人认证、医疗和健康、专业背景、财务和社交、设备信息等。这些数据都有可能在在线学习的过程中被收集、泄露、非法利用,都是应该关注的。
记者:近年来,国内外个人数据和隐私安全的事件频发,在线学习过程中,学生、老师和家长应该怎样做才能保护个人数据和隐私?